正面不行,那就绕后吧。很快,陈宋国的舰队航行在大海上,穿越海风,波涛汹涌。船上的士兵们个个神色肃穆,他们知道这一次行动的重要性,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终于,他们看到了目标。岛国的西海岸宛如一个碧绿的翡翠,呈现在他们的眼前,虽然有大片滩涂适合登陆,然而再往里走,连绵的峭壁让他们的眉头不由自主地皱起来。这是一个天然的屏障,同样是易守难攻。
“目前来看,剩余的渤泥族人主要居住在这峭壁上的高原上,周边有一些零散领土可以攻占,但还要派驻大量军力留守,实属鸡肋。”大将军曹志昂分析道。这是御前会议上,陈宋国的高层正在讨论、权衡各种方案。
“既然如此,那就留给他们一些自留地吧,以山为界,能减少驻军驻军压力,我们专心搞内政。”陈文远把自己的想法告知群臣。
“说不定待我朝重登巅峰、教化四方之时,这群蛮族自然就归顺臣服了”一名文官上前附和道。
伊班国的国王脸上难掩失落,现实残酷地告诉他,陈宋国的实力极大的超乎了自己的想象,让他感到自己的极度渺小和无力。在经历了惨烈的战争之后,他不得不承认陈宋国对那些领土的控制权。虽然心有不服,但他也知道自己已经无可奈何,只能接受和平协议。
与此同时,陈文远也在密切关注着元军的行动。出乎意料的是,数万元军强攻下了爪哇岛,这与自己记忆中的历史似乎有些出入。“难道这个平行时空从这里开始改变走向了?”想到这里,陈文远不禁释然一笑,自己的出现不就是最早的异数吗?先不想这么多了,顾好眼前的事再说。
新一轮大生产、大发展开始了。版图安定后,陈宋国疆域达到了六十平方公里,逼近原宋朝的三层水平了。人口四十余万,这在陈文远心里还是太少了,与原大宋的数千万人相比,实在是九牛一毛。现在所处的巨岛,本来就是地广人稀,建国之初,由于宽容开放的政策,吸收了不少周边部落的渤泥族人,前些年那点领土容纳七八万人,其实已经算密度高了。
兵力还有四千多人,也不打算扩充了,只要不继续扩张,还是够用。之前的模式是军队兼农民,除了打仗还要自己管饱,所以那点人口基数能养这么多兵。现在不一样了,国家需要一支正规的职业化军队,要专心考虑打仗问题,这就要靠合适的人口来供养。
现在主要目标是搞发展,让人民安定一段时间,增加人口基数。只有人口增加,才能实现国家的长远发展。因此,陈文远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人口增长和移民。
首先,他颁布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土地和住房的免费分配,税收方面依然是前三年全免、三年后减半,此举吸引了大量外来移民。为了满足人民的粮食需求,陈宋国实行了大规模的伐林造田计划,将那些没人居住的山地和森林变成肥沃的耕地。
在围海养鱼方面,陈宋国也采用了一些新的技术,以便能够提高渔业的产量。在各个岛屿的海岸线上,陈宋国修建了一些浮动式的养殖场,上面种植了各种海藻和水草,吸引了大量的鱼类和贝类。同时,陈宋国还在海中建造了一些固定式的养殖场,用于养殖各种海鲜和贝类,如虾、蟹、鲍鱼等。这些海鲜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还可以出口到周边国家和地区。
随着这些措施的实施,人口数量逐渐增加,国家也开始繁荣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身于各个领域的建设和发展,经济实力也逐渐增强。这时的陈宋国百业兴旺,人们有更多的粮食储备,有更多的时间休闲娱乐,有丰富的文化活动充实精神世界,这里的人民没什么生活压力,人口也爆发式增长着。同时,他还大力推广医疗卫生知识,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降低婴儿死亡率,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
“咱们的几钢铁和火器作坊产量还是太小了,其他一些民间技术也失传了很多,满足不了国家发展的需求”。
对此,陈文远做了一个决定:开设学堂,培养更多国家急需的人才。他翻出了他压箱底的各种书籍,加上新研发的技术,开设起一个个培训班。就叫“南洋职业技术学堂”吧,陈文远似乎想到了什么,突然开心一笑、灵感迸发。
此外,还要建立军事学堂,增加精神洗礼的内容,俗称洗脑。毕竟民族融合的进程太快了,需要让广大的渤泥族同胞从思想深处认同大宋国,真正把自己当作国家的一员,这个过程可不容易,所以先从掌握武力的军队系统开始,确保他们的绝对忠诚。
紧接着是铸造货币,抓牢铸币权,毕竟这形势下还用人家以前的货币有点不合适。“还要开办银行,同一度量衡,理顺内部矛盾,促进经济发展”,陈文远心理盘算着。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