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战争步步推进、捷报频传的时候,远方却传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久违的蒙古这个名字,又萦绕在宋人耳边。
据商队来报,蒙元帝国数百艘战舰已经抵达爪哇海岸线,缓缓地形成包围之势。他们的舰队规模之庞大,足以令任何一个国家望而生畏。即便爪哇国拥有数万之众,但面对这样的攻势,他们也陷入了非常艰难的境地。
元帝国的士兵们用弓箭、投石器、火炮等武器猛烈攻击爪哇国的舰队,让他们不堪重负。战火肆虐,烟雾弥漫,海面上的战舰互相冲撞,惨叫声、撞击声不断回荡在海面上。爪哇国的水师拼尽全力,奋勇抵抗,加上对天时、地利的充分了解,才勉强稳住了阵脚。
其实早在崖山之战后的第三年,也就是公元1282年,元军就开始征伐南洋诸国。元朝皇帝忽必烈下令调集淮、浙和福建、湖广驻军5,000人,战船250艘,海船100艘,由唆都统率水陆两军循海道进攻占城。
战争持续两年,虽然蒙古总体上处于优势,但一直没有完全拿下占城的地盘,同时受安南战事影响,最后不了了之了。
这些年来,蒙元帝国的扩张步伐明显减缓。向东除了台湾,便是无垠的大海,向南则被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阻挡。向北和向西都是他们同宗同族的势力范围,虽然时常有些摩擦,但并未撕破脸皮。
当年,蒙古大汉蒙哥被砸死在钓鱼台后,忽必烈先发制人,火速继承了汗位。但其他几支成吉思汗子孙并不服气,特别是忽必烈在全面吸纳汉文化、改国号为大元的举动,引得内部争议不断。明面上的斗争、暗地里的较劲不断发生,对于大元王朝的稳定带来了很大威胁。
此外,东征了两次日本,都因为妖风被迫撤退,南洋方面则多是占领了又守不住的情况,如此频繁的失利,让蒙元帝国的声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征伐占城失败后的第六年,元军的矛头又指向了更深入南洋的爪哇。这不禁让人们心中生出无限的担忧和忧虑,因为爪哇就在伊班王国西南边,甚至从距离上讲,伊班所在的大岛离元朝更近一些,而陈宋国与伊班王国共处一岛,在它的东北边。
他们不知道蒙古此时已经成为了一个怎样的强大势力,也不知道他们的计划。但是,他们清楚地知道,如果蒙古的目光投向这个宋朝遗民组建的流亡之国,那将是一场灾难性的战争。
对于陈宋国来说,非常幸运的是,在南洋这片区域,元军一直沿着大陆架的沿海国家进行攻伐,并不知晓远海的岛屿上还有一片国家,更不知道这支逃亡宋军的存在,这才留给他们充分喘息、发展的时间。
而如今,元军竟然深入爪哇海域,发现他们或许是迟早的事……
现在的陈宋国,虽然有一些跨时代的先进武器,但人口基数太小,纵深也不大,全国兵力也就五千。特别是水师舰队方面,战船吨位只能说是面对渤泥族有碾压优势,比起元军的海船战舰还差得远。十余年来,蒙元帝国几乎尽数吸收了原宋朝的造船技术和大批工匠,战舰吨位较之以前又有了很大突破。
陈文远他们虽然改进了舰炮,也就是数量更多、排布更密、炸膛概率更小,威力和准确性上并没有多大进步,毕竟陈文远心心念念的、炮弹与膛线完美契合的技术还没取得实质性突破。一排炮弹打出去,最多也就是把元军的大船砸一片大窟窿,想要击沉,还是得费些力气。更何况,在这群嗜血好战的蒙军背后,是强大的战争动员能力,大小战船就一两千艘,耗是耗不过的。
回首过往,短短十来年,陈宋国就从一支逃亡的残部白手起家,占领大片领土,人口增长百倍,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出诸多划时代的新技术。这种能力,无论是哪个大帝国都会忌惮,必须扼杀在摇篮里。毕竟,不像占城、安南、蒲甘这等番邦蛮族,放他们一马也掀不起什么浪花。
所以,必须得加快扩张的进度了,完成原始积累才有资本对抗。也希望蒙元帝国越晚发现自己越好。
对于伊班王国,他们改变了战争策略,不再接受任何条件、任何和谈,他们的目的就是土地、人口、资源。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陈宋国的军队开始向渤泥族领地进攻。
经过一番激战,他们很快打下了渤泥族领地的半壁江山。但是,渤泥族还剩五分之一领土的时候,遇到了横断山脉,丛林叠嶂,只留有几个豁口沟通这个国家的东西两边。豁口上,自然是重兵把守,纵使陈宋国的技术再牛,这种天险面前,还是不敢贸然强攻。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