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早饭后,李明把渔具拿出来,跟富儿说要去钓鱼玩。
富儿问他准备去哪里钓。李明说,没有目标,往岗上塆方向走,看到塘就钓,管它钓不钓得到;钓不到,就当是逛马路。
富儿说,那就到“畈兜子”去钓吧,“畈兜子”那片水田全部改成了养鱼池,哈儿在那里有两个池子,大概四五十亩的水面,我带你去。
说起“畈兜子”,李明知道。这里原来是全村最低洼的地方,跟沼泽地差不多,只长水草。“农业学大寨”时期,全村男女老少花了一个冬天,把这里改造成了农田,专门种水稻。令人失望的是,这里的水稻产量非常低。
李明曾经在这里劳动过。他印象最深的就是这种田里的水,即使大热天,这水也是冰凉冰凉的。生长在这里的水稻,稀稀落落,又瘦又矮,而且秕谷多。社员们说,这是“冷浸田”,根本不适合种水稻。
分田到户以后,这里逐渐被人们撂荒,满畈重新长满了野草。有几个村民觉得这里水源好,如果养鱼可能还行,于是一合计,就将这里改造成养鱼池。哈儿是这几个人之一,他从最开始与人共一个鱼池,发展到如今单独拥有两个鱼池。就是靠这鱼池,解决了全家人的生活需要。去年,他为儿子在城里买了一套商品房,购房款还是一次性付清的。
富儿带着李明翻过两道山岗,站在山岗上放眼望去,但见前面白茫茫的一片,一个连着一个鱼池子,方方正正的;几乎每个鱼池里,翻涌着一簇水花。这里,便是“畈兜子”。
富儿说,哦呵,池子里的增氧机都开动了。可能是这几天天气不好,水里缺氧,鱼“翻黄”了。
怎么办?富儿问李明,这种天气下,鱼不开口,估计钓不了鱼。
李明说,不钓就不钓吧,我们去找哈儿聊天。
二人继续朝鱼池子方向走去,渐渐地,闻到了腥臭味。离鱼池越近,味道越浓。当二人刚刚走上堤埂,一阵风吹过来,夹带着一股浓烈的腥臭味,迎面扑来。李明本能地捂住鼻子,叫了一声,哎哟,好臭!
富儿说,嗯,好臭,可能死了不少的鱼。
二人站在堤上没有往前走,富儿指着脚下的鱼池对李明说,这就是哈儿的鱼池。
这时,哈儿正站在鱼池的另外一边,当他看见了李明和富儿后,连忙朝二人大声喊道,快过这边来!你那正是下风口,臭气喧天的,到这边我屋里来,我屋在上风口,闻不到气味。
哈儿所说的屋,是指养鱼人在池子边搭建的简易房,建这个房屋主要是为了照看鱼池子。平时,养鱼人的生活起居都在这间屋子里,既方便了生产,又可以防止别人偷鱼。
二人来到哈儿的屋里,果然没有死鱼的腥臭味。
哈儿给每人泡上一杯茶,然后对李明说,这几天天气不好,一时冷,一时热,很多鱼“翻黄”了,死了不少。我们天天给鱼撒药,估计今天的鱼不开口,不好钓。
哈儿怕李明误会自己,又补充一句说,要不,你试试看?说不定你能钓上来。
李明连连摆手,说,哎哟,你怎么能这样说?我信不过你,还信不过我自己?我是钓鱼的老手,这点经验还是有的。
李明问哈儿,你们养鱼的风险好大吧?
哈儿说,是啊,鱼不好养。我们一天到晚守着鱼池子,辛苦不说,还整天提心吊胆的。我们最怕的是鱼得病,这鱼得起病来,一夜就能让满池鱼死光。除此之外,我们还怕发洪水、怕人偷、怕价格低。
富儿接过哈儿的话说,总之,样样怕。富儿反问哈儿,你怕这怕那的,为什么一个池子你嫌少了,还要加一个?
哈儿对富儿说,怎么办?不养鱼,我能做什么?我不能跟你比,你靠女儿给钱你用;我呢,一大家人靠我过日子呢。
李明说,是的,俗话说,成功细中取,富贵险中求。想多赚点儿钱,还真是要冒风险!
哈儿叹了一口气,对李明说,嗯,想想我们农民,赚点儿钱真的不容易。还是李明你们好,吃公家饭,不怕干,不怕淹。我们稍有闪失,就可能“一夜回到解放前”。今年我就不行嘛,这一次鱼得病,我恐怕要损失好几万块。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