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新的挑战

陈宇在鉴宝界的地位稳固后,开始面临一些新的挑战。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一些新兴的鉴宝技术和理念开始涌现,对传统的鉴宝方法产生了冲击。例如,高精度的光谱分析仪能够检测出古玩的化学成分,从而判断其年代和真伪;微观显微镜可以清晰地呈现古玩的纹理和结构,让一些细微的造假痕迹无所遁形;热释光测年技术能通过测量古玩中晶体所累积的辐射能来确定其烧制年代;还有 X 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可对古玩的元素组成进行无损检测分析等。陈宇意识到,他不能固步自封,必须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他开始频繁参加各类学术研讨会和科技展览,与科研人员深入交流,了解最新的科技成果在鉴宝领域的应用。每一次研讨会对他而言都是一场知识的盛宴,他像一块海绵,尽情地吸收着新的信息。在一次科技展览上,他亲自操作光谱分析仪,对不同年代、不同材质的古玩进行检测,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不复存在。他仔细研究分析数据与传统鉴宝经验之间的关联和差异,时而皱眉沉思,时而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在一次研讨会上,他见识到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图像识别技术,该技术能够快速比对海量的古玩图像数据,找出相似或可疑的样本。那一刻,他的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他深知,这些新兴技术虽不能完全替代传统鉴宝人的眼力和经验,但如果能与之相结合,必将大大提高鉴宝的准确性和效率。于是,他决定将自己的天眼能力与这些新兴技术进行融合尝试,探索出一种全新的鉴宝模式。

为了深入研究新兴鉴宝技术,陈宇专门在自己的住所设立了一个小型实验室。他购置了一些基础的科技检测设备,如便携式光谱仪、高倍显微镜、热释光测年仪等,并邀请了几位科技领域的朋友作为顾问,共同探讨如何将这些设备与鉴宝实践更好地结合。他花费大量时间,对自己多年来经手的各类古玩进行重新检测和分析,将传统鉴宝方法得出的结论与科技设备检测的数据进行详细对比。这是一个枯燥而又充满挑战的过程,但陈宇从未有过丝毫懈怠。

有一次,一位神秘的委托人带来了一件精美的青铜鼎,声称是商周时期的珍品,希望陈宇能帮忙鉴定。陈宇首先运用天眼能力,当他的目光触及青铜鼎时,天眼开启,他能感知到鼎上散发着一股古老而厚重的气息,能量波动显示其年代久远,但其中似乎夹杂着一些微弱的不和谐气息,这让他心中起疑。接着,他使用光谱分析仪对青铜鼎进行检测,发现其铜锡比例与商周时期的标准配比有细微偏差。再通过高倍显微镜观察鼎的纹理,发现一些纹理的磨损痕迹略显刻意,像是人工伪造的。然后他又运用热释光测年仪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其年代与商周时期不符。

陈宇陷入沉思,他再次启动天眼,集中精力深入探查。这一次,他仿佛穿越了时空,看到了这件青铜鼎在历史长河中的一些片段。他看到在一个昏暗的作坊里,有人正在对一件仿制品进行做旧处理,手法极为高超,试图以假乱真。原来,这是一件近代精心仿制的赝品,造假者利用了特殊的化学处理方法改变了青铜的成分,又通过巧妙的工艺伪造出了岁月的痕迹。但在天眼的深度感知下,其伪装还是被识破。陈宇结合天眼所见与科技检测结果,详细地向委托人说明了这件青铜鼎是赝品的依据,委托人对他的鉴定结果心服口服。

还有一回,陈宇面对一件看似精美的古玉。他先用 X 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技术检测其元素组成,发现其中一些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同年代古玉存在差异。随后他开启天眼,感知到玉中蕴含的能量较为紊乱,不似自然形成的古玉那般温润和谐。他进一步深入探寻,发现这件古玉是由一块现代玉石经过化学处理和人工沁色后伪造而成,造假者试图通过改变玉石的元素结构和外观来蒙混过关,但在天眼与科技检测的双重审视下,真相无所遁形。

再比如,在鉴定一幅古代书画时,传统的鉴定方法主要依靠对笔墨风格、印章、题跋等方面的研究。陈宇在运用这些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利用高分辨率的图像扫描技术,将书画的细节放大,以便更清晰地观察笔墨的渗透和纸张的纤维结构。他拿着放大镜,一寸一寸地仔细观察着书画,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之处。同时,他开启天眼,能感知到书画中蕴含的创作者的情感和创作时的场景气息。他发现这幅书画的笔墨虽然模仿得极为相似,但在天眼感知中,缺乏那种古代画家创作时的神韵和独特的艺术灵魂波动。再结合图像扫描技术发现的纸张纤维并非古代特有,以及对笔墨颜料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陈宇断定这是一幅现代仿品,是造假者利用高超的绘画技巧和化学手段制作的赝品,企图鱼目混珠。

陈宇还积极参与国际上的鉴宝技术交流活动,与国外的专家学者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见解,同时学习国外先进的鉴宝理念和技术。在一次国际鉴宝技术研讨会上,他展示了自己如何运用天眼能力与传统鉴宝技巧相结合来鉴定一件复杂的古玩,引起了国外同行的广泛关注。一位来自英国的考古学教授对他的能力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并与他探讨了关于古代文物能量场与历史信息关联性的研究课题。通过这次交流,陈宇了解到国外在文物考古和鉴宝方面更加注重多学科交叉研究,如将考古学、历史学、物理学、化学等多学科知识融合在一起,构建更加全面和科学的鉴宝体系。这让他深受启发,回国后,他开始尝试在自己的鉴宝实践中引入多学科研究方法,邀请历史学者、物理学家、化学家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到一些复杂古玩的鉴定工作中。

在探索新兴鉴宝技术的过程中,陈宇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阻力。一方面,传统鉴宝界的一些老派人物对他的创新行为表示不理解和反对,认为他过于依赖科技设备,背离了传统鉴宝的精髓。他们认为鉴宝是一门艺术,需要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敏锐的眼力,而不是冰冷的仪器数据。每当陈宇在鉴宝场合中使用科技设备时,总能感受到那些质疑的目光,如芒在背。但陈宇耐心地向他们解释,新兴技术并不是要取代传统方法,而是作为一种补充和辅助手段,能够帮助鉴宝师更加全面、准确地判断古玩的真伪和价值。另一方面,新兴技术的应用也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陈宇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学习和掌握。例如,光谱分析仪的操作需要了解一定的化学知识和仪器原理,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需要掌握相关的编程和算法知识。陈宇通过自学、参加培训课程等方式,努力克服这些技术难题,逐渐熟练掌握了多种新兴鉴宝技术的应用技巧。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陈宇始终坚信,只有不断创新和融合,才能让鉴宝事业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他继续努力探索着天眼能力与新兴鉴宝技术的完美结合点,期待着能够开创出一种更加科学、精准、高效的鉴宝新路径,为鉴宝界带来一场全新的变革。

第十六章:教育传承

陈宇决定开办一家鉴宝学校,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更多的年轻人。他亲自挑选学员,制定教学计划,不仅传授鉴宝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还注重培养学员的品德和职业道德。在教学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些极具天赋的学员,对他们进行重点培养,希望他们能够成为鉴宝界的未来之星。然而,办学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他面临着资金短缺、师资不足和外界质疑等诸多问题。

资金方面,开办学校需要大量的场地租赁、设备购置和人员开支等费用。陈宇四处奔走,寻找合作伙伴和赞助商。他向一些热爱古玩文化的企业家展示自己的办学理念和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支持。但很多人对鉴宝学校的前景持怀疑态度,不愿意投入资金。他一次次满怀希望地走进那些企业家的办公室,又一次次带着失望离开,那沉重的脚步仿佛承载着他的梦想与无奈。师资不足也是一个难题,优秀的鉴宝师大多忙于自己的事业,很难抽出时间来任教。陈宇只能亲自上门邀请,许以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才勉强凑齐了一批师资队伍。外界对他的办学行为也存在诸多质疑,有人认为鉴宝是一门需要长期实践积累的技艺,不是通过学校教育就能学会的。面对这些质疑,陈宇坚定信念,他通过举办免费的鉴宝讲座和公开课,展示学校的教学成果和学员的进步,逐渐赢得了一些人的认可和信任。他在讲台上激情澎湃地讲解着鉴宝知识,台下听众的眼神从最初的怀疑逐渐变为好奇与敬佩。他不断调整办学策略,优化教学内容,努力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让鉴宝学校逐渐走上正轨。

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上,陈宇精心安排了多门课程。除了基础的古玩历史文化知识、各类古玩鉴定技巧课程外,他还特别开设了科技鉴宝应用课程,教授学员如何使用光谱分析仪、显微镜、热释光测年仪等设备进行古玩检测分析。同时,为了培养学员的实践能力,他积极联系各大古玩市场、博物馆、拍卖会等机构,为学员提供实习机会。在实习过程中,学员们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古玩交易环境和丰富多样的古玩藏品,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快速提升自己的鉴宝水平。

在教学中,陈宇也会将自己的天眼能力与鉴宝知识传授巧妙结合。他会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玩真品和赝品,先让学员们运用所学知识和科技设备进行鉴定。然后,他会开启天眼,为学员们展示如何通过天眼感知古玩的能量波动和历史信息,以及如何将这些信息与传统鉴定方法和科技检测结果相互印证。例如,在鉴定一件明代青花瓷时,学员们通过观察瓷器的造型、釉色、青花图案以及使用光谱分析仪检测其化学成分,初步判断其为真品。陈宇随后运用天眼,他看到了这件瓷器在明代官窑中的烧制过程,工匠们精心绘制图案、上釉、入窑烧制的场景栩栩如生。他将天眼所见的这些细节与学员们的鉴定结果分享,让学员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件瓷器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同时也让他们明白天眼能力在鉴定中的独特作用。

在课堂上,陈宇还会进行模拟鉴宝教学。他利用一些高科技设备模拟出不同古玩的特征数据,让学员们先运用所学知识和设备进行鉴定,然后他再运用天眼能力对这些模拟古玩进行“鉴定”,并将天眼感知到的信息与学员们的结果对比分析,让学员们更好地理解如何将天眼能力与科技手段结合。比如在一次模拟鉴宝中,面对一件模拟的唐代佛像,学员们通过 X 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技术检测其金属成分,判断其材质符合唐代佛像制作材料特点,但陈宇通过天眼感知到佛像的能量波动呈现出一种不连贯的状态,进一步深入感知后发现其雕刻工艺细节在历史传承的脉络中有一些不符合唐代佛像制作风格的地方,原来是一件仿制品,通过这样的对比教学,学员们对鉴宝的理解更加深刻。

此外,陈宇还会组织学员进行实地鉴宝考察活动。在一次前往古老寺庙的考察中,寺庙中有一尊据说年代久远的石雕佛像。学员们首先运用所学的知识,从佛像的雕刻风格、石材风化程度等方面进行初步判断。然后,他们使用便携式的硬度检测仪器对石材的硬度进行检测,以推测其年代范围。陈宇则开启天眼,他感受到佛像周围的能量场有一些异常的波动,似乎被人为干扰过。进一步探查后,他发现佛像的某些部位有后期修补的痕迹,且修补的石材与原石材在能量气息上有明显差异。通过天眼能力与科技检测、传统观察方法的结合,学员们对这尊佛像的真实情况有了更全面准确的认识,也深刻体会到了多方法结合鉴宝的重要性。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