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家祖上大儒,最初在南州郡顿城起家。

班国持续多年,科举如火如荼,自然少不了研究学问的崭露头角,杜以珺先祖便是如此,只是年日已久,顿城也没什么亲人了。

书心五六岁的年纪,到底懂些道理,往常从不提过的老家,如何突然就有了。于是她问道:“阿娘,老家在哪,爹爹在老家吗?”

“在的。”

“好哇,那书心要回老家。”其实她只不过想要爹爹罢了。

可自都城到顿城,中间隔着叶州郡,叶州郡又是萧柘出兵的第二站,防守严密,母女俩“誓死做班国人”的言论,怕是早就传遍了叶州,别说穿过,就是进入都难以登天。

杜以珺想到这茬,便趁着萧国初立,其他州郡尚且来不及统一户籍,赶在官府行动之前,装作战乱流民,从都城混进金州郡,打算绕路到南州。

哪知金州郡与叶州郡相邻,萧柘起兵之时,已经对金州郡严防死守,生怕金州郡守横插一杠,早就提前收编了,也就是说,那金州郡的官员,比都城还先一步拥戴萧柘。

见到此路不通,杜以珺无奈,只得带着书心,一路北上。

她们先是趁着北方不稳,到了兰素郡的阳城,又入北州,从北州南下到了泓春郡,再从泓春郡过金州郡,如此波折,折腾到了顺和十年。

“阿娘,我们这副样子,叶州、或者晔城能容得下我们吗?”

书心怀里抱着破烂包裹,里头装着她们多年前在北州那里请的长生牌位,上面用狼毫写着“班国昭武校尉方文厚之位”,这是父亲当年出战当天,小皇帝现封的,为了这一句,方文厚撇了性命。

“会的吧。”杜以珺回得勉强,她也并不确定。

多年过去,萧国之大,仍没有她们的容身之处。

每次新到一个城镇,不出三个月,她们在顺和一年的说的话,便会传遍大街小巷,当地的官员置若罔闻,百姓们便会自发的远离、排挤,以至于她们不得不离开生活的地方,再去寻找下一个。

这么多年过去,书心也知道,所谓顿城老家,并没有一个亲人,如果硬要攀亲,那里倒是留着当年班国的残军,他们固守南州郡,不愿归顺萧柘。

“先去试试吧,晔城和顿城只有一河之隔,我们若能从金州乘船而去,便不去晔城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