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技术有了,原种有了,下一步就是进入试种阶段。
按照徐教授嘱咐,武林做了一个详细的工作计划书。
第一步:请木工师傅,制作了一个无菌接种箱;用废弃的油桶,制作一个常压灭菌器。
第二步:在当地轧花厂购买了棉籽壳,作为培养基主料,用常压灭菌器,给培养基进行消毒。
第三步:一切准备就绪,在无菌箱内,嫁接培育栽培种。
第四步:准备大棚菌床。
武林本想着,在自家自留地里做菌棚,可父亲坚决反对,不管母亲如何劝说,父亲就是不松口。
这天正当父子俩争论不休时,本自然村张村长经过这里。
问清楚情况后,对武林说道:“武林啊,你需要多少平米的地方?我给你解决,不过你如果成功了,记得一定得感谢我啊!”
张村长说着,哈哈大笑走出门去。
母亲紧跟其后,连声道谢“谢谢张村长!村长慢走,我们一定有情后感。”
食用菌栽培菌床用地,终于给解决了,武林兴奋不已。
接下来几天,武林按照徐教授教的,在无菌箱内进行栽培种的制作。
用薄膜拱出一个保温室,然后把接种好菌包放入其中,进行恒温培育。
每天武林都按时做好,各种数据的收集和记录。
一切正常,第三天就看到菌丝生长了,但到第五天,就发现有几个菌包有绿色斑点,怎么回事呢?
武林立刻找出教材,认真阅读和回忆老师所教内容。
自言自语道:“一切都是按照老师所教操作的啊,怎么会有绿色斑点?绿色斑点是其它杂菌引起的吗?消毒程序没有问题啊?”
又过了两天,没有发现新的杂菌包,好的菌包菌丝粗壮、密集长势良好。
有杂菌的菌包,菌丝也在生长,但长势缓慢,杂菌也在生长。
武林把所有的杂菌包,收集在一起,认真观察终于发现,是因为菌包袋破裂,才导致了杂菌污染。
原因找到了,应该是菌包袋,在操作过程中被刺破了。
武林清理了所有的杂菌包,每天定时定点,查看菌丝生长情况并记录,总结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转眼就到了金秋十月,是食用菌栽培的黄金季节。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菌丝长势喜人。
栽培种数量虽然少了一些,但终究还是成功了,下一步就是正式进入栽培。
武林把张村长安排的地方,进行平整做坡梗,四周挖出排水沟利于排水。
菌床内及四周,用生石灰消毒了几遍,再安装毛竹片骨架,盖上薄膜,菌床就完成了,等待下一步播种。
因为是第一次,武林格外小心谨慎,所有的事其他人也帮不上忙,只能是自己亲力亲为。
虽然累点,但心中充满着希望,武林每天都是苦中有乐。
菌种播种后,一个星期左右,武林翻开保温薄膜查看菌床情况。
菌床里的菌丝长势不错,一切都很正常。
经过一个月生长期,到了该出食用菌子实体时候,却迟迟不见菌床上有子实体出现,这可急坏了武林。
父亲得知这个消息后,生气埋怨着母亲道:“你看看,让他不要搞他非要搞,这个东西不是你们想象的那么简单,长不出来那个什么菌,白忙活了吧!”
母亲不知啥原因,看着发呆的武林,轻声细语安慰道:“武林,要不你去一趟农学院,再问问你的老师,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武林闻言抬头看着母亲,好似梦中惊醒,一下子跳起来兴奋道:“对啊,现在就去晚上就能回来。”
武林急急忙忙乘当日火车,来到农学院,找到了徐教授。
当武林把自己的育种、栽培的经过,原原本本的告诉徐教授后,徐教授高兴地夸奖道:
“在没有人帮助下就能独立育种、栽培,非常了不起啊,在我教过的学生中,你还是第一人呢。”
随后,徐教授了解情况后,细致入微的分析了导致的原因。
菌丝生长过程中,无菌箱、菌棚的消毒,菌棚内的通风、保湿和保温等情况。
最后徐教授总结道:“原种培育不要用菌种袋,改为罐头瓶,用牛皮纸、橡皮筋封口即可。”
随后徐教授嘱咐武林,回去应该注意有关事项:
一:要注意工作环境消毒;
二:把学过的知识再温习一下;
三:每天观察菌床里的温度、湿度并记录;
四:菌棚通风时间不要过长;
五:还要注意光照强度不能太强。
得到了解决方案,武林立刻赶往合肥长途汽车站,乘当天最后一趟班车,晚上十点左右回到了家。
家人都睡了,武林一人提着马灯,来到菌棚,打开菌棚门,查看干湿温度计,并记录菌棚内温度和湿度。
随后查看菌床上,发现菌丝粗壮密集,还有细细的裂缝,就是没有菌菇子实体,对照着湿度数据。
武林知道为啥没有出菌菇子实体了,菌床湿度太小了,也就是说缺水了。
武林立刻取水,给菌床喷水增加湿度,随后覆盖好菌棚,回家休息。
第二天一早,武林迫不及待地打开菌棚门,查看菌棚内挂着的干湿温度计。
还没有看清度数,就被菌床上一簇簇小小的菌菇子实体,吸引了眼球。
“哇,出菇了!出菇了!”
武林兴奋得像“范进中举”中的范进似的,边跑边喊“妈,你们快来看啊,出菇了,真的出菇了!”
听到儿子的叫声,父母及弟弟们都惊喜地跑到菌棚。
当看到菌床上从头到尾,一簇簇小小的菌菇子实体,探出小脑袋时,全家人都开怀笑了。
尤其是父亲,那满脸皱纹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还风趣幽默的问道:“怎么去了一趟农学院,老师给你了啥灵丹妙药,回来就出菇了?”
母亲也开心的问道:“是啊,老师给你了啥药方?”
武林习惯的挠挠头,憨笑地回答道:“菌床里缺水太干了,影响了菌菇子实体生长,昨晚回来我给菌床喷水了,所以今天早上就出菇了。”
父亲得知原因,煞有其事地说道:“隔行如隔山啊,不过食用菌的学问深着呢。”
这时母亲突然问到:“下雨后,经常在枯死的树枝上,发现有各种菇子,二天就长得很大,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吃,你种植的食用菌,是不是和树上的一样啊?”
武林兴奋地回答道:“就是一样的,我们的菌菇母种,就是徐教授从大山里枯死树上菌菇上,采集菌菇孢子制作的。”
“哦,原来是把树上野生的,现在变成人工栽培了啊。”母亲惊叹不已。
连续几天,全家人没有一人缺席,每天最少要去菌棚查看二次。
菌菇子实体一天天长大,从小小的菌菇小头,慢慢变成了像凤凰尾巴一样,颜色由小时的暗黑色,一点点变成淡灰色,子实体也越来越厚实。
十二月底终于到了采收的时候了,武林左手轻轻按住菌菇根部,右手轻轻旋转,菇体就和菌床分离开了,采收完毕。
第一茬,武林分四天采收,每次可采收五十多斤。
母亲非常有销售经验,第一天母亲只带了十斤左右菌菇,来到菜市场看看行情。
刚放好菌菇,就有几个购买者围着,一个饭店采购员询问道:“这菇子怎么卖呀?”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