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虏撤了!”

“撤干净了?大军出击了?”

“没有,撤了一半,没看到大军。”

“怎么回事?”

“胡虏围城甚严,无法获知城外消息。”

杨文本该随大军驻扎山海关,但他不忍心几年开拓的辽阳就这么放弃,也不放心留守辽阳的将士孤立无援,所以向徐达申请后自愿留守辽阳,山海关交由其他将领指挥。

杨文待在辽东多年,时常与纳哈出交战,对纳哈出很是了解。他见纳哈出所部只是围城没有进攻,就知道纳哈出主要目标是南面的高丽。

当时围城不严,杨文派夜不收南下通知各卫所,后撤至旅顺,实在不行就渡海退回山东,避其锋芒。

制定对敌策略时,杨文其实并不那么同意徐达的战术,收缩防线意味着没有防线,军户家庭的乡村定居点必然被蒙元劫掠,造成的损失徐达又不给赔偿。

无奈官大一级压死人,好在纳哈出被明军打怕了,也担心外出劫掠分散军队,给明军重创的机会。

所以纳哈出只允许蒙骑以一个个千户为集团外出劫掠,且一定要有前出侦察、警戒部队,还强制规定劫掠时间,到期一定要归营。

这就是好的军队必须遵守不劫掠军规的意义,军队分散人心就散,再想聚起来就难了。

新军就不同了,从上到下都有极强的感染力,特别是朱雄英亲自训练的那部分,首先受他们影响的就是蓝玉训练的那一半。

北征突然,江南士大夫谋反紧急,两军并没有大规模对战演习过,但以如今的情况来看,演习已无必要。

蓝玉训练的新军早被朱雄英训练的新军感染,一应军士新机构都自发组建。

正因为看到这一点,徐达愿意尝试新军的战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来自朱元璋的命令,虽说新军训练朱元璋没有亲眼看过一次,许多情报他一清二楚。

朱元璋想看看新军成色,变相考察朱雄英脑中的新知识效用。事实证明新军无论从战术执行力,还是从主观能动性都有质的飞跃。

当然这离不开明军自身对基层军士的军事训练,要不然新军不可能一年成才。

杨文肯定不知道这一点,他一直觉得徐达是为了战略稳妥,先解决入寇平津的敌人,再解决辽东,毕竟平津比刚刚建立的辽东更重要,人口更多。

按照杨文的预计,平津作战需要好几个月,那时纳哈出早与高丽重新勾连,而后势必对辽阳发起冲击,拔除大明在辽河以东的最大据点,依托辽河与大明对抗。

没想到纳哈出竟然主动撤兵,领军作战不是儿戏,每一步都是敌人想到的最好决定,显然有事逼着纳哈出不得不撤退。

“难不成大军绕后突袭了新泰州?”杨文能想到的可能只有明军主力北上突袭纳哈出大本营。

不用太多部队,哪怕只有五千,纳哈出都需要小心应对。

“指挥使,不是说主力与我们里应外合吗?怎么北上了?”

战前制定的战术,辽阳的部队要时刻准备出击,阻截纳哈出败军逃跑,里应外合重创纳哈出,给将蒙元赶出辽东创造机会。

“定是出了变故。”

朱元璋和朱标病重的消息辽东一样知道,大军突然转变战略,很可能是朝廷出了重大变故,杨文害怕说出来动摇军心,有些事也不能说出来。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