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来都不是学霸,却从未惧怕考试。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比较出名的小学,走出了很多学习好又聪明的学生。

“哎呀,这个程家屯小学那是人杰地灵啊,你看那个XXX,就是在那念的小学,现在考上XX大学了,多有光呀!”我后来上初中的时候,经常听到有人这么评价我的小学。

与有荣焉。

我不是一个学习特别好的学生,但我一定是一个不用家长和老师们操心的孩子。

“小树不修不直溜,人不修理不顺溜”。那个年代的家长们普遍认为,孩子就得打,“棍棒底下出人才”,打的越狠,孩子才会长记性,不贪玩——为了不挨打也得努力学习吧。

“这孩子得看是不是学习的料,他要是能成才,不用管他,他自己就知道学习;他要不是那个料,打死他也没用,费那个劲干啥。”这是我妈一直挂嘴边的话。从小到大,我从未因为学习挨过我妈的打,用我的妈话说:

“你放学到家不用我说,自觉就开始写作业,从来不说放下书包先出去玩。你自己就知道学习,根本不用我操心,你从小到大的学习,真是没让我操一点心。”我妈认为她对孩子的教育很成功,一定是她前期做好了铺垫,所以我才如此乖巧听话又自觉。

可是我直到工作了长大后才意识到,自己从未努力过。我只是一直遵循我妈对我教育的话:

“就由着自己的劲儿,能走多远就走多远,就算失败了也不遗憾,因为你尽力了。”

我尽力了吗?我一直以为我按照我妈说的做就没错: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向前走。

当我在礼拜天玩耍的时候,我的有些同学在补课,可是我并不觉得我没有努力,因为我是写完了作业才玩的。

当我在大学的双休日躺在宿舍聊QQ的时候,我的有些同学在学习专升本的课程,可是我并不觉得我没有努力——高考考的不理想,可是我没有让家里给我拿钱继续复读报考,并且专升本的学习资料也是一笔费用,而我每个月的生活费勉强温饱而已。

当我在为一个月800多块钱的实习工资干活的时候,我的有些同学在报课外班继续进修专业,可是我并不觉得我没有努力,因为我早上一天班,就能早一天不用跟家里伸手,就可以早一天减轻家里的负担,如果我节衣缩食,甚至我还能在爸我妈过生日的时候,给他们包个红包。

当我考进基层单位的公益岗,拿着一个月千把块的工资,我的有些同学一直在参加各种考试,还开玩笑说我过上了提前养老的生活,我也并没有觉得我没有努力,因为我走到这一步也是做了准备的。

可是,为什么我过得就是不如身边的人好呢?

我仔细回忆了一下。

尽管市里的孩子早就卷到起飞,农村的孩子是不流行补课这一说法的,甚至以“不补课,成绩依然靠前”为荣。

直到升入初三上学期之前的暑假,学校才统一要求补课。至于老师自己单独给学生补课,我是不屑去的——老师是免费补课,地点就是中学的教室,而且教课的内容就是初三开学后自然会讲的内容,我不知道补课的意义在哪:提前学习一下,上课的时候再学一遍?

在我们正式开学后,我观察到那些提前补过课的同学——还不如说提前预习贴切一点,他们急于展示或者说炫耀补课的结果,上课的时候甚至都没有以前认真。

我没有看到补课的有益一面,对于补课更是不感冒了。

直到我上了高中,亲眼看见班里的成绩第一名的女生对别的同学说:

“我爸给我找了家庭教师。”

我甚至不理解家庭教师是什么,偷偷问了别的同学,同学告诉我: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