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东方渐晓。

桂城学宫,地一苑。

梁辰手持三尺青锋,沐浴着朝霞,伴着温和的清风,在树下修炼着剑法。

剑法轻灵,步伐轻快,犹如翩翩起舞的舞者,充满优美的力量感和灵动的气息。

剑法飘逸,仿佛微风拂面;剑光闪烁,却又似暗藏杀机,寒光四溢。

“呼~”

吐出一口悠长的气息,梁辰持剑而立,云白色衣袍迎风而动,宛若下凡的谪仙。

“没有真气引动的春风剑法,似乎别有一番意蕴。”

梁辰回味之前修炼的一招一式,若有所思。

自二十岁那年起,梁辰每日有两件事,无论风雨,从未间断。

一是练剑,二是看书。

无它,唯喜欢尔。

“差不多是早课的时间了。”

梁辰抬头看了看悬挂在天边的旭日,心里估算着时辰。

将春雷剑归鞘,挂在书架的一角,梁辰信步走出了别苑,向着学宫的知行楼走去。

叶潇潇一早就处理起了昨日新招收的三十二位学子的各种事宜。

给他们发放了身份玉牌,介绍了学宫藏书楼,习武场,修行后山等诸多场所。

学宫的教习不少,大致有三十来位。学宫每日都会在知行楼进行半个时辰的早课。

早课的类别多种多样,或讲道法,或讲养德,或讲药别,或讲兽录……所有学子都可来听讲。

学子在加入学宫的第一次早课必须参加,因为会讲授修行路上最基础,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开脉。

此后的早课都可随意,参加与否,一切随心。

毕竟天华王朝在小城建立学宫的目的,本就只为了引导学子完成开脉的修行。

修行之道,终究在于个人。

“梁先生早。”

梁辰路过习武场,不少正在挥汗如雨、勤恳修行的学子纷纷打起了招呼。

梁辰微笑着一一回应。

“梁先生这是,要去知行楼授课?”

看着梁辰前行的方向,不少学子纷纷猜测。

“应当是了,昨日招收了新学子,今日理当要授讲开脉一课。”

“梁先生的开脉课,那可要去好好听听。”

“走走走,近日我开脉至阳明胃经,始终找不到地仓穴所在,梁先生或能为我解惑。”

桂城学宫,知行楼。

知行楼设计古朴,颇具典雅之气,阁楼拔地而起,高耸入云,云窗雾阁,飞檐翘角。

阁楼顶端悬着一块青金灵木匾额,上书“知行”二字,遒劲笔触,豪迈笔骨,一看便是出自名家之手。

知行二字蕴意知行合一,内有良知,外有良行。

知行楼内的大会堂,四周的蒲团上早已坐满了学子,新老学子皆有,大约百来位。

老生多是坐在后方,自觉将靠前的位置让给了新生。

叶潇潇站在讲坛一侧,一袭蓝衣,青丝如瀑。

“今天是叶姐姐授课吗?”

坐在第一排的庄贤换上了学宫配发的淡黄色衣袍,看上去颇有几分文人气息,真是应了那句古话——人靠衣装马靠鞍。

“非也,非也。”

庄贤循声看去,只见左侧一人身材矮胖,大肚子圆圆滚滚,似乎要将衣袍撑破。

那人手持折扇,微微摇头,一脸的骚包。

“那会是谁。”

“嘿嘿,你小子不是桂城人吧,竟连梁先生的大名都没听过。”

“我是城外兴德村的,也算是桂城人吧。”

“原来是土包子,怪不得孤陋寡闻。”

庄贤右侧少年闻言,皱起了眉头,将身子往更远处挪了挪,就像怕沾染上什么脏东西一样。

“桂城梁辰,你都没听说过?”

左侧的“圆球”倒是不以为意,再次出声问道。

庄贤挠了挠头,确实没听说过。

“嘿嘿,梁先生被称为我们桂城百年难得一出的奇才,仅用三年就开了十二脉,这等天赋在南雍府,甚至整个天华王朝都称得上是凤毛麟角。京都的天华学宫都主动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圆球”眼中好似闪烁着群星,一脸崇拜地说道。

“百年难遇!这么厉害。”

庄贤不禁对这个素未谋面的梁先生多了几分好奇与期待。

谈话间,只见一道身穿云白色衣袍的人影自门口浮现,不紧不慢地走到了讲坛上。

来人正是梁辰,与叶潇潇对视一眼,发现后者眉如远山,巧笑嫣然。

“梁先生早。”

众学子纷纷站起身来致礼,庄贤也慌忙站起,有样学样。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