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国不能一日无君。
这句话,极为正确。
前几天,当人们得知大明军队损失惨重,阵亡人数高达二十万时,皇帝朱祁镇也陷入了困境。
这消息一传来,整个京师立刻变得动荡不安起来。
那些功勋卓著的贵族和皇室亲属们,纷纷开始转移他们的家人和财产。
而各地的藩王们则露出了他们的野心勃勃,积极准备战争,明显地显示出了他们的不良企图。
京师的文武官员们更是惊恐万分,担心历史会重演,像北宋那样遭受覆灭的命运。
然而,就在今天,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后,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
整个京师,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文武百官,都仿佛找到了主心骨一般。
尤其是这位新君身上散发出的英勇无畏的气息,让文武百官感到无比安心,也大明这个庞大的机器,再次开始轰然运转起来。
皇宫钦差太监舒良,礼部侍郎向盛,携带新帝圣旨前往距离京师较近的各州,军事重镇。
宣读新帝旨意:“太上皇若领着瓦剌大军劝你们投降,坚决不予执行。”
当然,想要任何财物,也坚决一分不给。
......
京师内。
在内阁之中,以陈循、高谷、江源和商辂为首的诸位大臣们,正全心全意地辅佐着这位刚刚即位的年轻皇帝。
与此同时,吏部天官王直也在积极行动。
一方面,他努力安抚京城的官员们,让大家保持冷静和坚定;另一方面,他严厉查处那些玩忽职守、懈怠抗战的人,确保朝廷的纪律严明。
而作为兵部尚书的于谦,则肩负起了更为重要的责任,统领京师两营的十万将士,并部署京城的防御工作。
此外,他还紧急调遣南京、河南等地的备操军、山东以及沿海的备倭军、江北的运粮军等军队,迅速赶赴顺天府,增强京城的军事力量。
不仅如此,于谦还下令在京师周边地区招募民兵,并责令工部加速制造兵器和盔甲,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好充分准备。
一时间,整个京城的文武百官们齐心协力,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这场保卫战中。
每一道命令都出自于谦之手,而且仅仅只用了一个小时,这些命令便已经得到了迅速的贯彻执行。
这便是铁骨铮铮的于少保!或许,在很久以前,他便已经为这场战争制定好了详细的战略计划,只等待新皇帝的即位,然后便能立刻付诸实践。
对于这一点,于少保赢得了文武百官们深深的敬意和钦佩。
朱祁钰亦是感叹:“其忠心义烈,可与白月争光!”
当然,他也没有少忙碌。
可以说,从五更时分,直至日上三竿,他没有进食一粒米,一口水。
每个奏折,每个计划,都需要他过目,而后批准。
朱祁钰知道,如今必须与时间赛跑。
他每多批阅一个紧急军情奏折,那么大明将减少一分伤亡。
此时,王诚端着一碗莲子羹进来,轻声说道:“陛下,这是太后送来的莲子羹,是您最爱喝的,您喝上一口吧。”
王诚的语气里带着哭腔,全然没了早上时的激动和兴奋。
他本以为主子成为了九五之尊之后,便能君临天下,威压四海,想做什么做什么。
可谁知,主子登基大典刚结束,就开启了疯狂的工作模式。
连喝上一口汤的机会都没有。
要知道主子可是大病初愈,身体还在恢复中啊。
“主子,我的祖宗,您就喝上一口吧。”
王诚眼睛哭的通红,声音带着颤抖和哀求。
朱祁钰终于将桌上那堆积如山的奏折全部批阅完毕。
他轻轻地放下朱笔,揉了揉眉心,疲惫地靠在椅背上。
随后,他转头看向一旁的新任掌印太监成敬,命令道:“开始盖印吧。”
成敬恭敬地接过一叠厚厚的折子,小心翼翼地拿起玉玺,逐一盖章。
印章落下时发出清脆的响声,仿佛在宣告着朱祁钰作为皇帝的权威与决策。
而此时,朱祁钰才注意到一直站在旁边的王诚。
他皱起眉头,疑惑地问道:“咦,王诚,你怎么在这里?”
朱祁钰似乎刚刚才发现他的存在,脸上露出一丝惊讶之色。
其实,朱祁钰并不是真的没有看见王诚,而是刚才他全身心投入工作之中,忽略了周围的一切。
如今完成了任务,他才有心思关注其他事情。
“奴婢来好长时间了,陛下。”
王诚一脸谄媚地说道。
听到声音后,朱祁钰回过神来,发现王诚已经站在了眼前,正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莲子羹,笑得像一朵盛开的菊花。
“陛下,这可是太后特意为您熬制的,您最爱喝的莲子羹啊!”
王诚献宝似地将碗捧到朱祁钰面前,眼中闪烁着喜悦的光芒。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