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按计划分兵包围了?”

李邦华提出疑问。

“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怎么守城的。

史可法、陆振飞、吴甡、凌义渠、杨廷麟、沈廷扬、邵宗元、刘理顺、陈子壮、张国维、张家玉、陈子龙、成德、金铉、金錝、夏允彝、徐孚远、钱肃乐、侯峒曾、黄淳耀、张煌言、董志宁、王家勤、毛聚奎、华夏、张梦锡、杨文琦、屠献宸、董德钦等二十九位文官。

以及方正化、高时明、李凤翔、褚宪章、张国元等五位宦官。

他们都见识过了!”

朱慈烺没有直接回答李邦华的问题,而是先报出了一连串,参与过扬州城防御战的文官及太监名单。

“让他们每人分守一城,给他们留一些老兵当骨干,再就地组织民兵团练,协助守城。”

“殿下,团练,其实我朝已经创办多年,都未有成效,让史尚书等去临时筹备团练,怕短时间难有成效,反而误了事。”

李邦华再次充当拾遗补缺的角色。

“监军,你是有所不知,我朝推行团练,是只给官不给饷,问题的关键这个官还是武官。

世家大族总觉得文贵武轻,而有能力自筹创办团练的,偏偏又只有世家大族能做到。

如此,创办团练自然难以成功。

而且,就算有明事理的士族乡绅愿意费力费财筹办团练,也只能获取一个武职,而世家大族、地方乡绅又不屑于武职。

就算组建了团练,立下军功之后,麾下团练升了武官,自己却因为不愿当武官还保持白丁,从而引发白丁驾驭官员的矛盾。

而团练又归地方总兵统辖,你没有官身,破财练出来的团练升了官的,也很容易被统辖其的地方总兵招揽过去,让这位乡绅人财两空。

可谓是吃力不讨好。

因而团练形同虚构。”

朱慈烺指出了问题所在之后,又向京城方向行了一礼:

“孤要是向父皇奏明,将团练授官保留武官的同时,再给募兵及领兵的主官改成文官呢?

这士族乡绅如何能拒绝?

往后,各省将皆设团练总镇,团练兵员,由各省地方乡绅自行筹募。

省级总镇,只设副总兵、参将、游击将军等各级将领。

不设总兵,改设省级总团练使充当团练主官领军。

领军的总团练使,可根据功劳及所领团练兵力,在兵部挂四品到六品不等的文官职,并在省布政使任职三品到五品的文官,全权负责,节制并组建省团练总镇。

各府,将设团练营,只设营副游击将军及以下的千总、把总、百总、旗总、队总。

不设营主将,同样改设府团练使。

府团练使,可根据功劳及所领团练兵力,在兵部挂六品到九品文官职,并在当地知府衙门任职五品到八品的文官,节制并组建府团练营。

各州县,将设团练部司,州只设部副千总、把总等,县只设副把总、旗总等。

部司主官,改设州团练副使、县团练主事。

州团练副使、县团练主事,不再于兵部挂职,只在当地州县衙门任职文官,根据功劳及所领团练兵力,出任八品至从九品文官,节制并组建州团练部、县团练司。

而各州县的节制团练的州团练副使、县团练主事,将作为所隶属各府的府团练使下属。

各府节制团练营的府团练使,将隶属于省布政使节制团练总镇的省团练都司下属。

县团练主事,州团练副使,府团练使,省团练都司,皆为文官。

并有权举荐麾下镇、营、部、司的武将人选。

而且,节制省团练总镇的省团练都司,如有巨大贡献,可破格提拔到从二品文官。

再往上,还可以升到拥有一省行政、军事、监察、司法等各项权力的从二品或加兵部侍郎衔者为正二品的巡抚。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