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层楼的二楼是东海关税务司、副税务司、检察长、帮办等高级职员办公室。

在这里办公的基本上都是洋人。当然,以英国人居多。

二楼南侧中间位置有一个会议室。光绪二年七月二十六日(1876年9月13日),北洋大臣李鸿章与英国公使威妥玛,就是在此签订的《烟台条约》。

英国人靠《南京条约》打开了中国沿海大门,靠《天津条约》打开中国沿江大门,又用《烟台条约》试图打开中国内陆后门和沿江小门。

茅书诚想到,一腔热血的哥哥似乎是有意选择在这样的屈辱之地工作。

此刻,东海关主楼几乎所有的办公室都亮着灯。从主楼到附属房屋之间也亮着路灯。

这是哥哥工作的地方,他要去的是哥哥的宿舍。

黄包车从东海关办公楼向北,沿着山坡马路向上又走了一段路,最后停在海关职工宿舍院落门口。

书诚付了十个铜板,声音喑哑的车夫鞠了个躬,站在原地没有动,看着书诚向门房走去。

透过那一道攀满蔷薇花的矮墙,可以看到里面一南一北两栋宿舍楼,格局相同,每一栋都像是一组完整的别墅。

外部有圆柱构成的回廊,红砖,灰瓦,斜顶,墙上攀附着常青藤。两栋房子的东侧都有一个木质披厦,停着着小轿车和自行车。

哥哥住在南楼二楼靠东最佳的位置、最好的房间。此时,那里竟然亮着灯光。

书诚敲了敲门房的门,里面是个印度人。他喊道:“你好!卡鲁尼。”

“哦,茅书诚先生,你终于到了。”

“你怎么知道我要来?”

“茅长官跟我讲了,另外,梅长官也跟我讲了。”

卡鲁尼讲的茅长官是书勇,梅长官是书勇的女朋友梅竟芳。

“上次听你说,回印度结婚,回去了吗?”

“还没呢,没有钱啊。不过,新娘子来了。”

“那好哇。在中国结婚,可以节省请客的钱。”

卡鲁尼咧嘴道:“岳父家也省了一大笔陪嫁的钱。”

书诚跟卡鲁尼寒暄闲聊之际,一个声音从身后传来:“书诚!”

书诚一回头,忙叫道:“梅姐!”

梅姐小跑过来,一把接过书诚的提包,眼光朝他身后张望,说:“你哥果然没接到你。”

茅书诚故作不满:“我哥?原来我还有个哥哥呀?”

梅姐噗哧笑了,胳膊朝茅书诚挥了一下,亲切的说:“到家再说吧。”

此时,头顶上掠过一阵轰鸣声,书诚驻足抬头。梅姐说:“又是英国飞机,在搜寻‘顺天轮’劫匪。”

“你怎么知道是英国飞机?”

“现在在烟台上空飞行的,只有中国和英国飞机。”

梅姐叫梅竟芳,是东海关的日文翻译。她是哥哥茅书勇的同事,也是他的女朋友,是那种谈婚论嫁的女朋友。

近两年来,茅书诚在从上海到北平,从北平回上海,来来回回,每一次,都经过烟台。他感觉到,哥哥和梅竟芳的感情日益加深。

在茅书诚和姐姐茅书瑛眼里,梅竟芳相貌平平,身材矮小,配不上哥哥。如果说有什么可取之处,恐怕就是她的性情温柔贤惠,对哥哥百依百顺。

这一次,茅书瑛交给书诚的特殊任务,就是考察一下这个准嫂子。

茅书勇的宿舍在东海关男士单身宿舍二楼东南的位置,应该是整幢公寓里最好的房间。

进入房间,梅竟芳像个主妇一样招呼茅书诚:“书诚,快坐下,先吃饭。你一定饿坏了吧。你哥让我给你做的海鲜烩饭。冰柜里有啤酒,德国货,巴伐利亚生产的,你喜欢的那款。”

茅书诚从包里拿出食盒。

梅竟芳说:“哟,烟台焖子。你买的?”她拿在手上,“你很会买,蛮正宗的。”

书诚说:“晚饭,我算是吃过了。”

梅竟芳捧出一盒精致的栗子夹心蛋糕,说:“这个当宵夜吧。”又说,“这是你哥让我在烟台西洋食品行买的。俏得很,还要预订呢。”

书诚没有理会,他的目光被墙上一样东西吸引,情不自禁走过去。

梅竟芳注意到他的反应,有些紧张,连忙走过去想挡住,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书诚看清了,那是一张全家福。

照片上,父亲茅韵声、母亲沈芸,幸福地坐着,中间夹着十二岁的茅书诚,后面站着茅书勇、茅书瑛。

书诚脑海深处响起两声枪响。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