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没有回老家的童立辉,在八月下旬计划带着文瑶回大西北的老家探亲,这个时节是大西北最好的时候,天气已经转凉但还没开始寒冷。所谓的秋高气爽,十分应景。

京城是开往大西北火车的始发站,而童立辉又是工程师,所以他有资格购买卧铺票。为了这次长途跋涉,他可是做了充分的准备。所以二人一路顺利,到了省城。但是从省城出发前往老家,那就开始一路的颠簸。到了地区,怕文瑶身体吃不消,就在地区休整了二天,才赶到县里,二人再次休整。到次日的中午,二人终于坐上了从县里到大队的牛车。然后从大队步行回村,这一长串的行程,让文瑶是头昏脑涨,根本分不清东南西北,只知道跟着丈夫。即使强壮如童立辉,也感到非常疲惫。

当童立辉带着文瑶站在二孔陈旧的窑洞口时,才知道以前丈夫描述一点没有过分,甚至还稍稍美化了一下。窑洞虽然破旧,但是全家人的欢迎的热切态度,让文瑶还是感到欣慰。那种发自内心的亲切,让她感受到了大西北人的热情。

为了欢迎文瑶的到来,全家人把一孔窑洞彻底打扫了一下,甚至在窑洞壁上贴上了报纸,让窑洞看起来更加整洁一点,而且弟弟妹妹们全部都去村里的亲戚家借住,把这孔窑洞让给了他们二个。

晚上的晚餐是全家这些年最丰盛的晚餐,为了这几天的饭菜,童老汉和王春珍可是花费很多心血。其中还有不少是从亲戚家借的。

童立辉知道这几年农村的粮食困难,所以带的东西基本上都是吃的,主要的就是肉罐头。新鲜的肉不好带,他就只能带肉罐头了,这让弟弟妹妹们欣喜万分。不过他们也没能吃到多少,绝大多数的肉罐头都被父母拿去给亲戚们分享了。对此他早有预计,所以第二天家里又多了一批罐头,这批的肉罐头是他邮寄过来的,他随身无法携带更多的东西。

其他的就是以文瑶的名义给每个家人带的礼物,全部是布料和鞋子,在这个年代,布料也是非常紧缺的物品,所以才有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说法。但真实的情况是这已经算是很好了,后续可能是三年又三年。对村民们来说,破的布也是布,没有扔掉的说法。

特别是妹妹童立霞,作为家里的女孩子,也别受到了优待,足足给她带了三身的布料。让她拉着文瑶喊了好多声嫂子,对她来说,这位嫂子真好。文瑶还给她带了一双回力牌鞋子和带花的丝巾,她把这双鞋子和丝巾放到了自己的箱子,不知道会不会一直放到穿不下的时候。文瑶还给她带了二瓶护肤膏,这个她倒没有锁箱子里,而是不时的打开盖子闻一下,一脸的满足。但是让童立辉看了有点心酸。

但这些已经是他能做到的极限,就这些礼物,已经引起全村的轰动。

现在全村人,没有一个不说童老汉的福气好,大学生儿子孝顺,娶的京城的姑娘像个仙女一般。所以几乎每天都有村里的姑娘到窑洞里看望如同仙女一般的新媳妇。这让不善交际的文瑶有点尴尬,幸好小姑子立霞一直陪伴在边上,才让她有些安慰。

在家里过了五天,童立辉带着文瑶告辞了家人,踏上了回京的旅途。临走的时候,他给弟弟妹妹每人十元钱。给童老汉和王春珍100元钱,还有100斤的全国粮票。他知道,艰难的日子还需要维持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在这个年代,只有全国粮票才不会过期。

童立辉回村的时候是大包小包,离开的时候还是大包小包,这些东西全是王春珍精心准备的,当然还有不少的亲戚们赠送的。

到了省城,又等了二天,二人才坐上了火车卧铺,开始回京城。这时候火车卧铺很少,幸好出行的人也很少。

如今的长途出行,和后世相比截然不同,二人回到京城,那感觉真是疲惫不堪,足足休息了二天,才恢复了精神。这还是因为二人都是年轻力壮。

当天气彻底变冷的时候,由于再次出现大面积歉收,京城的额定供应粮再次缩减,到这个时候。童立辉知道真正的困难那期来临了。不过这还不是极限,吃不饱不等于饿肚子。但即使像红光重型机械厂这种重点保护的单位,也很难保证基本需求。

于是小吃货曲文艾更加不愿意离开姐夫家了。

到1960年的春节的时候,文瑶出现了孕吐反应,到医院一检查,确定怀孕。医生不断的强调,孕妇要加强营养,童立辉不断的点头称是。实际上文瑶从来没有缺过吃的,比以前在娘家的时候吃的更好。

张长盛是童立辉的顶头上司,专业技术不算太厉害,理论基础比较弱,但是动手能力很强,在技术处的威望比较高。但这人也是属于实干家,工作很努力,但人际关系比较弱。

童立辉上班的时候,张长盛意外的跑到他的办公室。

“立辉,最近还忙啊。”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