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家在这个叫姚庄的庄子上条件算得上是最好的了,在庄上村民的眼里,他们算是富裕人家。白芍的父亲白为智和母亲艾淑香都是农村里少有的会识文写字的文化人,他们都是见过世面的人,待人接物说话举止大方得体,他们不仅仅是赢得了庄上人的尊重,庄上谁家要是手头紧缺或者家里遇上难事,他们夫妻俩一定会鼎力相助的,就连附近的庄子上谁家遇到困难,缺粮少衣揭不开锅了,只要他们知道或者向他们张口,他们都会伸手帮助。
所以,不管是在镇上还是在乡下,只要有人提起他们夫妻俩,没有不称赞竖大拇指的。白为智每天从乡下去镇上上班,一路上要路过几个庄子,只要有村民遇到他,认识他的人,都会和他打声招呼,他也总会递上一颗烟,和人家聊上一句两句,什么地里的庄稼长得怎样啦?家里的母猪下了几个崽啦?反正都是村民家里的事。
艾淑香在联合小学教书,她每天收拾完家里的活,还要赶到几里外的联合大队小学去教书。她家的门从来不锁,锅里总盖着点饭,两个大儿子都去上学了,仨儿和女儿就留在家里,仨儿每天满庄子野跑和他年龄差不多大的男孩子,在庄子上爬树,掏鸟窝,到汪边捉青蛙,仨儿特别的淘,每天浑身上下弄得像个泥猴子。
女儿白芍还不会走路,艾淑香就把她放在床里面坐着,用被子把床沿拦上防止她会掉下来。左邻右舍的老奶奶洗涮完了,就会拿着针线筐到艾淑香家的床边,一边逗白芍玩一边纳鞋底或者缝补衣服。她们轮换着把白芍抱起来耍一会,感觉白芍要是饿了就去大锅里拿来艾淑香备好的饭或者干粮喂白芍,白芍吃不了那么多的饭,她们就把剩下的分给自己家的孩子吃。在她们心里,白芍和她们家的孩子一样,在她们心里,艾淑香对她们家的孩子也和白芍一样,艾淑香常说的一句话:“谁吃不是吃啊?饿了就吃,都是孩子。”她们也从来不拿艾淑香当外人的,照顾白芍好像是她们理所应该的事。
艾淑香到大队小学要过一条河后,再从一个叫陈庄的大庄子中间穿过,这条河每经过一个村庄都有一座桥,方便村民到田里干活。艾淑香从桥上过去,遇到在桥上歇息的村民都会打招呼,表叔啊,表婶啊,表哥表妹啊喊两声。过了桥走到这个大庄子里,这个庄子是由四个生产队组成的,艾淑香每天从这个庄子中间穿过,总会遇到好多村民在自己门口干活,洗衣服,拾草,劈柴,她都会主动喊人,这些村民和她也熟悉了,和她平般的年龄相当或者比她大的直接喊她淑香,那些比她小的或者晚辈,有的喊她嫂子子,有的喊她婶子,喊她老师的不多,可能是他们觉得喊艾淑香老师显得太客气太生分了。
艾淑香虽然给别人感觉家里吃穿不愁,富足有余,但是她过日子是很勤俭的,家里经常做两种面食,那些筛下来的瘪了的霉了的杂碎粮食,她用磨磨成糊糊,烙成煎饼留着自己吃,精的好的粮食都留着给白为智和孩子们吃。家里做点好吃的自己从来不舍得吃,可是她却舍得给庄上贫困的人吃。
艾淑香精打细算的过日子,她会把省下的钱拿去给村上生活困难的人家做件衣服。农村青黄不接的时候,经常有村民家断粮的。艾淑香家里粮食宽绰,她会给有孩子或者有老人的人家送点粮食,给人家接济一下。村里谁家有生病的,艾淑香用细箩子箩下细面做了一大碗面条给病人送去补身子,家里如果有香油,她还会倒几酒盅在碗里给病人家端去。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