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翠园。
朝会之后,大明皇帝朱道真,今日心情有些差,习惯性来翠园散步。
朱道真面容方正,头戴乌纱折角向上巾,穿着盘领窄袖袍,显得颇为魁梧。他二十七岁登基,今年五十有五,乃崇安皇帝嫡次子。
其实早在为太子时,朱道真就喜欢在这园子里溜达。
自高宗皇帝从南京应天府,迁都神京顺天府后,两百多年的不断建造扩充,紫禁城的占地面积已非常广阔,园子也不少。
而在洪武末年,太祖皇帝北巡之际,就于此地,种下过一颗银杏树,暗示燕王扎根守土外,也是寓意老朱家子子孙孙,同气连枝,开枝散叶。
一百年前,宣宗皇帝中兴大明后,于紫禁城内,顺势修建了翠园,并将太祖皇帝所种之树,视作瑞树。
夏日炎热散去,入秋之后,秋高气爽,令人心旷神怡。
嘎吱!
朱道真思虑着朝堂事,脚上穿着的镶绣口毡靴,踩在铺满落叶的石板小路上,不觉思路都通顺了很多。
缅王三度上书,请求大明南洋水师帮扶缅甸,抵御英夷水师入侵。
兵部员外郎张若因说得不错,缅甸作为大明藩属,这事不能不管!
一旦忽视,那将失信于南洋土司,使大明威望直线降低。
还有今夏黄河一线的水患,死者几十万,受灾数百万之多,即是入秋之后,各地赈灾之物,亟需调集驰援。一旦入冬,如果没有加快安置,不知道又会冻死多少人?
想到后者,朱道真的头疼症又犯了,忍不住停下,揉了揉眉心。
“万岁爷,您走了一会儿了,还是身体重要,到前面亭子歇一会儿,奴婢让人将熬好的参汤端过来!”
太监总管李昌顺,也是朱道真为太子时,就伺候在身边的贴身太监。
一见皇帝额头冒起一层细微汗珠,忙弯腰贴心的递去了手帕。
作为大内总管,李昌顺是不同于一般太监,是有资格称一声“臣”。
“嗯!”
朱道真应了一声,移步到石亭,只是屁股还没坐下,一道杀猪般的大叫声,就从院墙另一侧传了过来。
“洪武爷爷在上,不肖子孙朱逢春给您上贡了!”
“曾曾曾曾孙苦啊!都入秋了,还穿的薄衣,宫里的被子都是发霉之物,冻得晚上睡不着……”
“哦,洪武爷爷问当前天下如何?”
“今天下,有皇祖父治理,万邦来朝,国泰民安。皇祖父豁达神武,亘古而来,未之有也!!”
朱道真原本坐在石凳上,不知何时,已迈步来到院墙处,认真倾听起来。
眉头刚开始皱起,又渐渐舒展。
等院墙另一侧的声音停下,他转头看向李昌顺:“旁边就是慈庆宫了,住的是朱逢春?”
“如万岁爷所言,自四年前,太孙就住在这里了!”
李昌顺躬身应答,面上未有任何展露。只是心里却在鼓捣,皇上日理万机,那位脑袋有问题的太孙,可见早就被皇上给忘了。
大明三百年,这么一个存在感不强、为很多人遗忘的太孙,还真是……罕有。
见皇帝站在原地,沉默不语,李昌顺试问道:“万岁爷,要不奴婢去将……”
谁知道李昌顺还没说完,又被宫墙另一侧,突然响起的大叫声给打断了。
“太宗爷爷在上,不肖子孙朱逢春也向您上贡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