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宁远和奶奶坐在堂屋闲聊,听到门口摩托车的轰鸣声,奶奶笑呵呵的说道:“这个老东西出去,太阳不睡觉他就不晓得回家。”

宁远急忙迎了出去,就见爷爷骑着一辆军绿色的斜挎三轮摩托车进了院子。见孙子回来了,爷爷心里很是畅快,呵呵笑着说道:“今天是个好日子,一天都很顺利,总感觉还有啥好事,这晚上回来就看见了大孙子。”说着,就要下车。

宁远急忙走上前,扶住爷爷说道:“您这么大年龄了,还弄了这么大的一辆摩托车,这多危险呀,你就不能给我和奶奶省省心?”

见爷爷麻利的下了车,又要去关院门。宁远急忙说道:“您累了一天了,赶紧进屋洗脸吃饭,我去关大门。”

听到大孙子的关心话,爷爷很是受用,笑呵呵的,小心翼翼的拿起他的背包,向堂屋走了进去。

见爷爷进来了,奶奶笑骂道:“你个老东西,一出去就忘了家门,天不黑就不知道回来。孙子说的对,你也一把年纪了,一天开着摩托车,不知道我们担心吗?”

听到奶奶的唠叨,爷爷边洗脸边呵呵笑着回应着。

在宁远的印象中,爷爷和奶奶好像从没有红过脸,一般都是奶奶数落着爷爷的不是,爷爷笑呵呵的听着。闲暇时间,两人共同探讨着专业领域的一些知识,有时候,电视上出现古墓考古,古董鉴定方面的片段,奶奶也会发表自己的见解。爷爷一般只是点头认可,遇到不理解的方面,偶尔还会插嘴问上一半句。两个人绝对是标准的夫唱妇随模范户。

吃饭的时候,爷爷问起了宁远的学业,也问到了他的打算。

听孙子要在京城打拼,还要读研究生,准备以后进入互联网媒体,爷爷奶奶很是满意。喝了两口孙子孝顺的二锅头酒后,爷爷笑着说道:“有理想就好,你现在年龄不大,抓紧时间多学一点知识,以后学历很重要。等你研究生毕业了,就业的门路就更宽了,你还有我们交给你的文物鉴定的手艺,只要不乱来,一辈子不会缺钱花的。”

说到这里,他突然呵呵笑道:“你回来了,我一高兴,差一点忘了好事。快把我包拿过来,今天收了个宝贝,你也掌掌眼,让爷爷看看,把我教你的鉴定的技术忘了没。”

宁远赶紧起身,拿过了爷爷的老牛皮包,这还是五六十年代,国家博物院发的工作包。虽然字迹磨损的看不清楚了,但是,包还是很结实的。

爷爷小心翼翼的打开包,拿出一个报纸疙瘩,打开里面,是一个奶白色酒壶。递给宁远说道:“长掌眼吧!”

宁远也没客气,拿起来对着灯光看了看,又看了看底部,又仔细看了看酒壶上淡淡的纹路。轻轻的放下酒壶,抬头看看爷爷笑眯眯的脸,又看了看奶奶鼓励的眼神。于是,呵呵笑着说道:“两位老前辈,那孙儿就班门弄斧了。

釉色洁白温润如玉,釉面光滑细腻,上手轻薄光滑,眼观釉面有水质感,比较的灵动,釉水为白中闪黄,折腰处积釉呈浅黄绿色、积釉处气泡稀疏通透,上大下小,大小不一、上层的亮度较高,类似鱼籽大小;而下层则是小干泡。腰间有“竹丝刷痕”、釉面有淡淡的“蜡泪痕”。底座泛黄干涩。”

说到这里,他看了看一脸诧异的爷爷,在看了看微笑的奶奶。他接着说道:“如果孙儿没看错的话,这是件宋朝定窑的老物件,可惜形状有些粗苯,也没有明显的印记,不是官家的贡品。两位老专家,不知孙儿说的可对?”

再看爷爷一脸的不可思议,狐疑看看孙子又看看老伴。奶奶一脸的欣赏之色,呵呵的笑了出来。

见孙子的鉴别水平越来越高,有些专业知识他都有点模糊,孙子竟然能说出特点来。爷爷惊喜的问道:“得到你奶奶的真传了?你看这个酒壶能值几个钱?你也给估估价。”奶奶也赞同的点点头。

宁远想了片刻,微笑的说道:“这种器皿款式比较常见,没有特殊的印记花纹,属于民间流通品。目前黑市价也就一万块钱左右,如果拍卖兴许能上十万,这就不好说了。”

爷爷和奶奶同时点点头,爷爷欣赏的说道:“乖孙子,真没想到,你的鉴定水平越来越高,理论知识也很全面。”

听了爷爷的话,宁远呵呵笑着又给爷爷倒了一杯酒。

就听奶奶说道:“孙子比你强,你跟我学了一辈子,也就学到了我的八成水平。远儿再历练几年,恐怕要超过我了!”

爷爷刚端起酒盅,停在嘴边,左看看右看看,仰头喝光杯中酒,一脸的不服气。

奶奶呵呵笑着说道:“你这个死老头子,你还真别不服,他在鉴定这方面的眼力我都不如他。”

说到这里,她温和的对宁远说道:“远儿,把你那个破碗拿出来,让你爷爷给长掌眼。”

老爷子心里正想着老太太刚才的话呢,听见老太太说拿什么破碗。他心里疑惑,转头看向了宁远。

宁远就从包里拿出了那个破碗,小心翼翼的递给爷爷。他准备等爷爷吃完饭再给他看呢,既然奶奶有命令,他只能现在就拿了出来。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