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对我恩重如山,有天高地厚之恩,和珅若以后有负于她,天地难容。”
“孙儿言重了,老夫了解孙儿的为人。既然孙儿应承了这桩婚事,那老夫明天就托人上门去你家提亲。”
“谢祖父。”
“我知道你兄弟二人素与你继母不合,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是天经地义的,礼节是不可缺少的,此事还需要与你的继母商量。”
“和珅明白这些道理,请祖父大人放心,孙儿一定会听从祖父安排的。”
“只要你知道这些道理就好,祖父就放心了。祖父知道你上学还欠生活费用,这些你不用愁,以后你的上学生活费用,全部由祖父替你担待,你就安心读书,再不必考虑这些事情。”
英廉对和珅的如此照顾,感动得和珅热泪盈眶。
和珅没有想到,他竟会有这样的好事降临到他的头上,真是祖坟冒青烟了。
“祖父大人在上,再受孙儿一拜。”
和珅再一次跪下给英廉虔诚地磕了一个头。
英廉走上前扶起和珅,说:
“和珅,你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好好学习,等你学业完成后,祖父就为你们两个人择日完婚。到时候,你们就可以洞房花烛夜了。”
从此后,和珅再也不为自己和弟弟和琳求学的生活费发愁了。
和珅从英廉府上回到学校,学习更加刻苦努力了。
什么《四书》《五经》,都能倒背如流,自不必说,甚至就连这些书上的注解也如数家珍,烂熟于心。可谓诸子百家无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
更别说满、汉、蒙古、藏等各种语言,他都能够熟练地读写,至于骑射兵器课程,他也是门门优秀,科科满分。
一天,和珅正在教室里学习,老师来找他,说:
“和珅,外面有人找你,来人说是给你捎来东西,让你去拿。你去看看,这个人在学校门房上等着你。”
自从和珅被英廉大人请去做过客后,咸阳宫官学的老师和学生对和珅和弟弟和琳都很尊重。
尤其校长,还曾经把和珅叫到校长办公室,悄悄问过和珅:
“和珅,你和英廉大人是什么关系,你们是亲戚吗?”
“报告校长,和珅和英廉大人没有任何亲戚关系,英廉大人叫学生去,只是让学生给他家后花园新建的亭阁题写匾额。”
校长虽然知道和珅的书法写得非常棒,而且擅长临摹乾隆皇帝爷的书法,可是他不相信,英廉大人叫和珅去,仅仅是让和珅给他题写匾额。
和珅一没有背景,二没有名气,英廉大人怎么会叫和珅去给他这么大的官题写匾额,难道大清朝再没有书法家了?
如果英廉大人说给他后花园新建的亭阁题写匾额,只要他稍微提及一下,京城里的书法家都会趋之若骛,用不着英廉大人屈尊前往邀请这些人, 他们会不请自来。
现在英廉大人不请这些人题写,却偏偏让和珅一个学生娃娃去题写匾额,其中必有隐情,现在可能是和珅不愿说出来,
校长更加佩服和珅的城府了,他认为和珅城府颇深,心机很重。他以后还得多多关注和珅,说不定通过和珅,他可以和英廉大人套近乎,拉关系,那他的前途就是无量的。
无论校长怎么追问和珅,和珅就是不承认他和英廉有任何关系。
现在校长亲自来给和珅报信,说有人找他,和珅明白校长的心思,他无非就是看在英廉大人的面子上,才和他套近乎的。
和珅听到后,一脸迷糊。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