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大部分人都回到家里,有电视的人家也都开了电视。
这两年正是《还珠格格》大火的时候,各家电视台恨不能有机会就重播。
于是他听了一路的“感谢天感谢地,感谢命运让我们相遇……”
然后又在半路上碰到了来找他的孙长玉。
知道会被埋怨,他赶紧迎上去炫耀今天的成果:“奶奶,我摸了十一只知了猴呢。”
孙长玉见他好好的,心里松了一口气,但少不得还是埋怨了几句。
又见他摸的知了猴数量不少,还想劝他把它们卖了——村里有人收它,一毛钱一个。
刘年知道她让他卖它们也是给他攒生活费和学费。
这些知了猴一共能卖一块一毛钱。
上一世她就是这样一毛一块的攒钱供他上的初中、高中。
包括上了大学,那时虽然能申请助学金,但她每个学期还是会给几百块钱的生活费。
想到这些,他心里就感觉堵得厉害。
知了猴自然不可能卖的。
但他对于赚钱改善生活却也更迫切了。
于是,吃完饭他就坐在了当书桌的方桌前,随便拿了几本书当样子,就拿出信纸开始写投给杂志社的稿子。
第一篇稿子他准备先写《金箍棒的秘密》。
或许是因为动力太足的缘故,他感觉今天状态奇佳,文思泉涌,没一会儿就写满了一页信纸。
这时,他忽然感到一阵凉风袭来,却是孙长玉正拿着莆扇给他扇风。
他忙道:“奶奶,我不热。”
孙长玉则道:“有蚊子。”
他知道她是想看着他学习,他也愿意她陪着,就冲她笑笑,继续往下写起了稿子。
因为状态好,写完了《金箍棒的秘密》,他又写了《唐僧的吃法》。
以他现在火热的状态,再写第三篇也没有问题。
但家里是25瓦的小灯泡,光线不是太好,孙长玉担心影响他的视力,就催他睡觉了。
刘年想了想,他要写出四篇稿子一起寄出去,而且怎么也要把把剩下的地瓜秧翻完才好出门,倒没必要急在一时。
他很快又发现了年轻的一个好处,那就是头沾到枕头上就能睡着。
而且睡得特别踏实,感觉刚闭上眼没多久,一夜就过去了。
醒来后,精神饱满得像是都要溢出来的36E的姑娘似的,浑身的轻松也像是重装过系统的电脑。
这样好的状态,做什么事都是事半功倍,只用了一上午,他们就把剩下的地瓜秧翻完了。
下午转战到村北的地里。
去村北的地要经过夏河村的标志建筑:粮站。
可能是村里的地不值钱,这里又曾经是附近几个村子共同缴粮的地方,粮站就建得很大,占地估计能能有十亩(农村的亩是667平方米)。
现在它早不复当年繁荣的景象,不仅没有了人来人往,大门都是关着的。
前两年它还曾作为大队部使用,但因为位置在村子最外面,后面大队部就搬去了村中间原来供销社的位置,导致它现在基本上处于闲置的状态。
刘家的地就在粮站后面。
一共三亩半,因为都是平地,东边不远处还有一条河,即便遇到天旱也基本上不会缺水,算是夏河村最好的地。
孙长玉在这些地里种上了值钱的花生,同时在一些边角位置还种了豆角和一些甜瓜。
豆角还搭了架子。
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品种不同,这里种的是又白又粗的当地人俗称的兔腿豆角——因为肉厚质嫩,价格高,孙长玉都是摘来拿集上卖钱的,搭架子才能让它们长得更好;
另一方面也有分界和一定的防盗的作用。
刘年看着眼前的一切,既感到熟悉,又有些头疼:三亩半地,那可是好大一片!
现在不像后世,村里人种花生还不习惯起陇,都是平点,他们家也一样。
但那些杂草可不会像地瓜地里基本上只长在陇沟里那样长在空隙里,反而很多都和花生长在一起,拔起来自然也会增添许多麻烦。
这会儿他无比怀念起后世各种除草的农药了,可惜现在类似农药种类少,要花钱,还容易伤苗,村里基本上没人用。
当然也可以使用锄头,但刘年用得不熟练,可能还不如用手拔得快,也不如用手拔得干净。
比坡上相比,这里明显更闷一些。
尤其又是下午,气温更高。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