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阁姜维帐中一前一后接到了两份命令。

命令的要求是一样的,但是具体内容确是天差地别。

先来到的是北地王刘谌的密令,邓艾偷渡阴平,兵临成都城下,皇帝已决定投降,劝姜维大将军不要再做无谓的抵抗,选择向魏军大将军都督钟会投降。

面对这种情况简直让姜维不敢相信,怎么就放了邓艾过的江油,怎么就破了绵竹关,怎么就投降了。

成都城高粮食足,如果军民上下一心,只要几千人就能守住。想那邓艾纵有千般本事,偷渡阴平,急袭击江油,攻破绵竹关,也应是强弩之末了,而且路途遥远,路中曲折,运粮困难,更是根本就无法运送攻城器械。

邓艾不过是一支孤军。只要进攻受挫就只能退兵。

只要邓艾退兵,自己面前的钟会大军多半也会退兵。

从更宏观的场景来看,魏国的策略一直更倾向于先攻打东吴。

而魏军之所以突然举起全国之力,倾力讨伐蜀汉,这一切都源于司马昭弑君。

这一举动不但使得司马昭登基的计划大幅度延后,还造成了曹魏内部危机四伏。

只有一场对外战争,才能让曹魏内部再度团结,通过对外战争解决国内的政治矛盾。

所以司马昭才执意发动伐蜀之战,甚至直接将提出反对意见的邓敦斩首示众。

邓艾等人虽然很有军事天赋,却只看到伐蜀汉的危险,却看不懂政治,不懂得司马昭为什么要伐蜀汉,也给了刘复兴实施计策的空间。

而魏军多路讨伐蜀汉之所以能成功很大程度上也是蜀汉内部派系斗争给了曹魏机会。

姜维领军以一己之力,挡住多路魏军,只要成功将魏军逼退,曹魏政权就无法得到稳定,到时候蜀汉就能得到喘息的空间,如果通过这次战争同样统一了国内矛盾,更是有可能寻得反击的机会。

而现在一切努力都将付之东流,虽然北地王的锦囊中所写之计策甚为绝妙,可是姜维无论如何都不能相信,蜀汉就这样就决定投降了。

可是仅仅过了一日刘禅的敕令就到了,要求是一样的立刻放下武器向面前的魏军无条件投降。

姜维知道这根本就没给自己多少可选择的空间。北地王的计策虽妙却是极度的凶险,而且还是一次性的送来三个锦囊,需进行到第二阶段才能打开第二个锦囊。

要知道千里之外指挥军队,计谋越是复杂越是有可能出错。

可是,要听从皇上的安排直接向魏军投降么。

姜维一边思考着,一边走出营帐,眼前的一切让他瞬间就明白了应该怎么选。

“后主敕令乃投戈放甲,诣会于涪军前,将士咸怒,拔刀斫石。”

蜀汉前线的将士在接到刘禅的投降命令后,个个都是悲愤交加,气的都拿刀砍石头。蜀汉将士尚有守土之心,奈何皇命难违。

正所谓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

正所谓宁可战死失社稷,绝不拱手让江山。

姜维即刻回账决定了,听从刘复兴的安排写信给钟会表示投降。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