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徽此刻咬牙切齿,满心愤恨。原以为能整治陈寒,结果反被算计。但他老练狡猾,强忍痛楚,开口道:“陛下,文官与武勋集团不同,我们只能捐出一千贯,聊表心意。”

文官们连忙附和。

“我们愿捐出一千贯。”

“我们愿捐出一千贯。”

朱元璋闻言,惊喜交加。

朝廷国库空虚,毕竟连年征战,北伐耗费巨大。

尽管他通过郭桓案查抄富户,以及疯狂印制货币,获取了不少财富。

但所剩无几。

如今听闻文武百官在朝堂上共捐出近三十万贯,他惊喜万分。

他原先为安置众多流民的资金问题头疼不已,

没想到陈寒此举无意中为朝廷省下了一大笔。

虽三十万贯对数万流民只是杯水车薪,但总比没有强。

因此,朱元璋心情大好。

"行行行,各位大人,你们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同心协力应对眼前的危机,这才是我们君臣应有的担当。"朱元璋满心欢喜地赞扬道。

紧接着,詹徽开口提议:"陛下,微臣尚有一策。"

文官们心头一紧,心想你这老狐狸最好别再出什么馊主意了。

再这样下去,万一陈寒反手一击,我们这些人的口袋里可没剩多少银两能拿出来了。

朱元璋看着这位不走运的大臣,暗自思量,那就说吧。

"看来詹尚书确实心系天下苍生,说来听听。"

詹徽瞥了陈寒一眼,提议道:"陛下,仅凭我们这些大臣的捐献,对于目前的流民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

"微臣听说,还有数以万计的流民正朝京城而来,不如动员城中的富豪和商人慷慨解囊,唯有如此,才能妥善安置这批流民。"

陈寒闻言心中一沉,深知这不是什么好事。

然而朱元璋眼中闪烁着光芒。

他是什么样的人,这辈子最痛恨两种人,一是贪官,二是奸商。

在他看来,官员和商人没几个正直的,因为他年轻时深受这两类人的欺凌。

因此,能从这些富人和官员手中敛财,他是乐此不疲。

立刻应允道:"对对对,詹尚书的建议实在中肯,陈御史,速速让那些富豪和商人捐款。"

陈寒心中叫苦,这看似良策,实则隐患重重。

那些富豪和商人本也是百姓,遇此大难,理应由朝廷出资安置,这是朝廷的职责所在。

若其中有良心发现者主动捐款,那是他们的高尚情操。

但朝廷若强行要求,无异于掠夺,定会丧失民心。

而作为主要官员,执行这样的命令,恐怕会被众人唾弃。

詹徽这老狐狸看似分担了他的压力,实则设了个陷阱让他往里跳。

朱元璋可不是一时冲动答应的,难道他不清楚其中的隐患吗?

他很清楚,只是想借此考验陈寒,看看他在这件事上如何应对。一旦处理不当,便有了责罚陈寒的借口。

为了避免陈寒拖延,朱元璋立即宣布:"灾情紧迫,陈御史,速速着手安排吧。"

"官员们的捐款事宜既然已承诺,谁敢推诿,便是阻碍安抚流民,到时候休怪朕无情。"

说完,他转身离去。

……

文官们离开奉天殿后,纷纷围住詹徽。

"詹尚书,你怎么回事?被他榨干了钱财,还帮他出谋划策?"

"没错,让他无法完成任务,被陛下责罚才好呢。"

"没错大人,这次您不能因为他是您的下属,就过分庇护他。"

"一千贯钱,我得积蓄多久才能凑齐,现在捐出去,我的心都在滴血。"

官员们纷纷抱怨,詹徽却冷笑:"各位,你们以为本部长会如此慷慨吗?"

嗯?

官员们顿时好奇起来。

"告诉你们,这家伙从我们这里榨取了这么多财富,怎能让他逍遥自在?"

"让他成为掠夺富绅的钱袋,他难道不怕被那些人的唾沫淹没?"

"这不是什么美差,各位想想,我说得对不对?"

他一提醒,文官们立刻茅塞顿开。

他们纷纷附和:"对,对,对!"

"高明,实在是高明,部长大人,是我们见识短浅了。"

"这种借他人之手除敌的策略,用得恰到好处。"

詹徽再次抚须道:"各位,这家伙可以说是建国以来,我们文臣面临的最大威胁,必须除之而后快。"

"各位,此时还犹豫不决,就是在自寻死路。"

文官们点头称是。

"是的是的!部长大人说得对。"

"我们绝不会退缩。"

"为了大明,我们必须与这小子斗争到底。"

詹徽又说:"所以,如果各位真想扳倒他,就必须遵从本部长的指令,各位没有异议吧?"

文官们纷纷点头,"部长大人,请直言,您还有何妙计?"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