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在一路上读了一点无名兵法。

发现了一个问题。

每一次的战役当中,都有一个提问,那就是百姓们的意向。

以前都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也说:得民心者得天下。

更有:失道者寡助,得道者多助。

从来都没有像他看的那本书一样,很直观地放在眼前,明确其中的利害关系。

此时再看,县城内官员们的做法,心中就明白了王朝衰落的症结之一在哪里。

那就是,有人想要通过手段,不断地激化底层百姓和皇权的矛盾。

从而拿着百姓们说事,来倒逼皇帝做出符合他们的利益。

而这群人正是官吏。

明明说得已经很清楚,却有人总是装糊涂,还美其名曰:难得糊涂。

若真的糊涂,怎么不把自己的银子往外撒,还一个劲地往怀里捞?

“来告诉朕,莲神太子庙有没有鱼肉百姓?”

“有没有用人活祭?”

“有没有听过坑蒙拐骗的方法,侵占百姓们的土地?”

连续三个有没有。

问的两位还清醒着的官员,汗水湿透了衣襟。

明摆着,百姓们自己的节日,自己过。

哪有自己坑自己的道理?

庙里也没有主持,只有一群上了年纪的守庙人迎来送往,打扫卫生。

那一项符合情理的目标了?

“自己写一份伏辩,送到朝堂上,看看刑部和大理寺的人,怎么给你们处罚,朕累了不要再来打扰。”

本来嘉靖想要自己来一个一言九鼎的。

想了想,还是走一走程序。

朝中的人,想要他难堪,他也可以甩手把这件事情,送到朝堂上去,若是往后真的出现了问题。

那也不是他这个皇帝的错。

观念的改变,做事的方式也就会跟着改变。

人前显圣是很爽快,可对于一个皇帝来说,天下才是他最看重的。

面子是什么?

大明只要一直在,他就是皇帝,若是一直强盛下去,谁还会不给他面子?

始皇陵墓一直在,就是天下人给的面子。

女皇墓地也一直在,还不是天下人给的面子。

真以为几个玄奇的小故事,就能吓得住贪心的人不敢去动?

历史上求仙的皇帝那么多。

见不到仙人,难道就不能见到鬼?

而见到了鬼,不就见到了仙人?简单的逻辑,就能够看出许多人口中说着暴秦,女皇母鸡司晨,可脸面是真的给足了的。

那些被盗取的皇陵不知几凡。

不外乎就是面子不够大而已。

嘉靖从来都没有像现在这么清醒过,有时候人的觉悟,就是一瞬间,不在于你读了多少书,也不在于你的出身地位。

觉悟了,就是觉悟了。

很不讲道理。

嘉靖觉悟了,可建昌福的官员们可就难受了。

不久的将来,朝廷中的那些大臣们估计也会难受。

不过,这都不关嘉靖的事情。

找到了处理某些政务的方法,嘉靖的一夜,就睡得很是安稳。

翌日。

朱载圳早早地起床,就拉着徐杲,去了莲神太子庙。

路并不好走。

官府也不可能出钱出力,办一些和他们仕途无关的事情。

此时已经四月。

清风袭来,碧波荡漾。

“接天莲叶?穷碧,映?荷花别样红。”

徐杲摇头晃脑的吟诵了一句诗句,感叹道:“若是杨万里杨大人,来过建昌府,看到此处的美景,想必也能够知道四月的荷花,也是不输于西湖六月天的。”

朱载圳左顾右盼地四处好奇的看着。

闻言完全不能理解,徐杲话中的意思。

“美景不美景的没感觉,那个莲神太子在哪里?我这么看不到?是不是和我大哥差不多的样子?”

都是太子的名头,想来是差不多的吧。

朱载圳心中暗道。

“莲神太子在庙里,和太子殿下不一样。”

徐杲晃了晃脑袋,把朱载圳煞风景的话,甩了出去,无奈地解释道。

文人风气的影响,哪怕徐杲原来就是工匠出身,也学会了酸文人的那一套附庸风雅,好不容易逮到机会,有发挥的余地。

可身边的人不解风情。

也是无可奈何。

突然朱载圳瞧见了一群光屁股的小孩子,在莲叶之间,一闪而过。

“咦!原来此处的小孩,是不用穿衣服的吗?他们不冷吗?”

说好听问的是有点天真。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