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哲的话,让李维陷入了沉思。

良久,李维缓缓抬起眼眸,看向顾哲:“你,是怎么想到这些的。”

顾哲没有正面回答李维,而是反问了一个问题:“院长,我们学院里,像陈教授这样,有实际行业一线工作经历的教职工,大概占比多少?”

李维思索了一下,说道:“算上自己开公司、做工作室的教授,大概占比在百分之三十到四十左右。”

顾哲又问:“那么,除去这三十到四十,剩下的老师中,研究内容、课程方向,和行业实际生产,关联性极大的,又占比多少呢?”

李维的眉头皱了起来:“大概,在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

此时,他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要想真正了解一个行业需要什么,或者说了解一个行业,无非就是两种途径。

真正深入这个行业之中,或者做这个行业的上下游。

科研作为理论指导,毫无疑问是信息领域的上游;而一部分学校中的教职工做副业,或者像陈广学那样,年轻的时候自己在大厂中闯荡过,自然也清楚现在的行业需要的是什么技术。

这一部分的老师和教授,既有理论同时也有实践,即便是课程大纲的要求和岗位需求存在一些偏差,这些理论实践两手抓的老师,也能通过自己的认知和知识储备填补一些差距,给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引。

但问题就在于,这部分的老师,只占到不到一半。

甚至,保守估计,连百分之四十都没有。

顾哲轻轻叹了口气,缓缓开口:“我不是贬低一部分老师,但是,有一部分作为指引者的老师,连自己都没有亲临过行业一线,一辈子都待在学校里,一辈子泡在理论知识中,完全不知道实际的单位、企业、软件行业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这样的老师,教导出来的学生,真的能很好的适应这个行业吗?或者说,这样的老师指引的道路,真的能让学生学到他们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吗?”

顾哲的问题,让李维彻底陷入了沉默。

作为院长,也作为一个教授,他比顾哲更清楚,这其中存在的问题。

就像是教学生骑马。

很多老师理论知识做的无比漂亮,知道马的生理构造,知道怎么样搭配马鞍、马镫能起到最好的保护作用,甚至都知道怎么给马配种。

但问题是他自己没真的骑过马啊。

等学生出师之后,拿着什么马的生理结构报告、马鞍类别概论、马的配种要点去找一份骑士的工作,不说南辕北辙,多少也是有点盲人摸象的片面。

“唉…你是对的。”

李维叹了一口气,苦笑着看向顾哲:“一部分的老师,的确是如同闭门造车一般,这样是不行的。但让老师…实习的做法,还是太过激进了。”

李维光是把这个主语和动词结构连在一起表述出来,都觉得生涩。

老师…实习?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