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官方正式宣布恢复了中断11年的高考制度。这一消息很快传遍全国各地,引起全民沸腾,掀起了读书学习的热潮。
无论是在农村干活及返乡回城的知青,还是在田野间劳作的农民,在工厂里操作的工人,退伍后的人员,亦或是在单位工作的干部,都踊跃报名参加高考。
很多人都已结婚生子,背负着家庭压力。然而改变命运的钥匙就在眼前,或是吵架,或是纷争,都无法改变要参加高考的人的决心。
报社里的不少非正式员工更是激动不已,欣喜若狂。他们学历不高,进了报社,是以非正式工的身份,工作不稳定,待遇低,福利也较正式工差一截。
不少非正式工怀着读大学的梦想,提交了高考报名表。报社的领导签了一份又一份同意报考文件。
然而,柳守义的选择依然令报社的人震惊。他居然选择辞职备考。同事都惊诧地看着这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这个年代的纸媒一家独大,编制炙手可热,待遇和福利都不错,工作强度也适中,工作环境也良好,社会地位也高。
别人挤破脑袋,想进都难进去,然而柳守义却舍得辞掉铁饭碗。
报社员工们虽然也选择报考大学,但是这是因为没有编制。而且即使如此,他们也是选择在职备考,白天上班,晚上学习。
在他们看来,柳守义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居然辞职备考,青年哪里能保证自己能一次性考上?
虽然柳守义是高中学历,但是这放在全国不算什么,举国上下,人才济济,高中学历者如过江之鲫,比比皆是,更不论还有当年应届高三毕业生。
报社的领导姓王,是个年近五十岁的中年男人,肚大头秃,他的视线缓缓落在柳守义脸上,“小柳啊,我也是过来人,我建议你再考虑考虑,不要冲动。”
“你现在工作稳定,又有编制,即使你考上大学,毕业后能找的工作还不一定比现在的岗位好。”
青年矗立在一旁,身姿颀长,话音坚定:“很抱歉,因我私人原因,确需辞职,还望领导批准。”
王社长神情微敛:“你太年轻,不知道世事无常,现在的工作你不知道珍惜,就这样放弃,我替你可惜。”
“我很看好你!依照你的能力,假以时日,必能成为我们报社的总编辑!”
“你现在是阅历比较浅,继续干下去,有几个重大项目等着你,到时候业绩出色,可以得到破格提拔。”
柳守义决心不改:“非常感谢领导的厚爱与栽培,出于个人原因,我还是选择辞职。”
王社长不解,“就算你想参加高考,也完全可以在职备考,考上后再辞职,为什么非要现在这个关头辞职?”
柳守义犹豫了一下,思考要不要说出实情,最终还是选择隐下,“工作难免挤占时间,我想有更多时间准备高考。”
其实,他不辞职也有把握考上大学。毕竟一直以来,他都没有放弃学习。即使下放时,他也仍在孜孜不倦地求学。即使那时候前途未卜,命运叵测;但出于对知识的狂热,读书能平静他的心灵。
只是考虑凌静怡学习基础比较薄弱,为了让她能考上G市的大学,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辞职,腾出时间一对一给她补习功课。
这份工作固然宝贵,但他妻子的前途更为重要。权衡利弊之后,他果断选择辞职,从而有更多时间来提高妻子的成绩。
王社长很好看柳守义,喜欢他的智慧与沉稳,于是拍板:“这样吧,不用再说了。这份辞职报告,你先拿回去。”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