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日,襄阳一事,遍布江湖,人人皆知,七星散人一战封神,更为佳话。中原武林人士无不敬仰,拜为武林神话。可世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这之后,七星散人真元也尽,已是油尽灯枯。

话说那日一战,散人深感邪功厉害,本欲以开阳指化功之法,废其功力。不料几番交手,才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便然开阳指亦难化解。遂且战且看,欲待寻一妙计,一举将赤祖降服。奈何二弟子此时来助,反弄巧成拙,既已这般,散人心下一定,便以天权指了结赤祖。但出此指,必损真元,七星散人焉能不知。又加身中奇毒,情知将不久于人世。

在这之后,七星门上下全回了青州,不在话下。

自回总坛,散人不曾外出,对外言说闭关,实为交代后事。先后,见了柳凤年及四大堂主,末后才见叶之全。此刻叶之全也已候内,持礼以待。七星散人更见苍老,待沉吟少许,便道:“为师自秦山修道以来,从来修身,未移道心,吾师尝言我命犯天罡,故不许下山,那时心高气傲,承老师教化,幸习得一身本领,未几老师下世,我因不欲一身本领化尘埃,遂动入世之念,只身下山。起初挑战各派,以证虚实,方知已是上乘,因缘际会,创教至今,因始于道心,亦不敢稍有逾越。然,树欲静而风不止,慢说兼济天下,尚且不能连独善其身。”散人一叹,少时无语,却更显憔悴。

常言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见师这般,叶之全焉能不痛于心,当下跪伏榻前,好番哭宣。散人叹道:“自为师入世以来,未妄杀一人,实出道心。然,今时看来,果应老师之言,命犯天罡,诸事不利,以至今日光景,蓦然回首,殊为晚矣。为师创教,本为天下苍生,无意武林,时至今日,却然不悔。”

叶之全含泪说道:“弟子不肖,若非那日逞一时之能,又岂会陷师父于险境,是弟子害了师父啊,求师父责罚……”说时哽咽,几不能语,乃悲然几许。

散人一笑,便道:“傻徒儿,非汝之过,实乃命数使然,为师自知大限已到,故才与你三封偈语,以示玄机。吾且问你,那日入得襄阳,你可观玄偈否?”叶之全忽怔,始恍然大悟,当下稍敛悲心,取出三封偈语,承于掌上,兀自悔恨不曾拆看玄字偈语。

散人一看便知,谓曰:“而今襄阳事了,此刻观玄也罢。”叶之全遂启函乃观,即见上方寥寥数语:

‘人言可畏,遇栈莫上。’

短短数语,便道玄机,叶之全若拨云见日,茅塞顿开,那日分明听信师兄之言,方有此一失,却已铸成大错,怎生奈何。心中于柳凤年而起怨意。

散人观弟子神色迥异,当下不表,却道:“事已至此,你不消多虑,为师教你前来,乃有一事相说。”叶之全含泪道:“师父但说,弟子万死不辞。”散人点头道:“为师嫡传弟子只你二人,你师兄天枢指已有我七成功力,虽不能独步武林,却也无人敢欺;你悟性虽佳,但非武学之才,论武只可精而不可多。岂不闻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此乃其一。”

“其二,为师决意让你持掌七星门,不求光大门楣,但求为天下苍生,尽一绵薄之力,为师方可明目。”

叶之全一听,惊道:“师尊,这万万不可,弟子愚钝,岂蒙师尊如此厚爱,论文武全才非师兄莫属,更有四大堂主佐助,定能光耀本门,弟子不才,实难堪当此任,还请师尊收回成命,另立贤能。”言显急切。

散人说道:“为师便知你性情,故此重任不急于一时,你只可应下,待时移事易,自见真章。”叶之全实无名利之心,既不急在一时,便不消忧虑,只好先行应下:“承蒙师父厚爱,弟子答应便是,只是…”

七星散人知他所忧为何,自是碍于柳凤年之故,便道:“此间事,汝不消忧疑,只可依偈行事,自有水到渠成之日。”旋即嘱道:“圣人云:《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君子立世,当上无愧于天,下无愧于地,中无愧于心,才是真君子。”叶之全道:“弟子谨记师父之言,不敢有望。”

散人笑曰:“甚好,甚好…”说道后来,气息微弱,颜上却笑意犹存,不久赍志以殁。七星散人已故,七星门上下悲乎哀哉,放下一切教务,以料理后事。

一代宗师,就此陨落,观其人一世可歌可泣。有诗云: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廖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散人一去,七星门是以群龙无首,因有四大堂主持之,却也相安无事,只往后何如,还未可知。

……

黄昏日下,清风徐来,上自穹霄云如带,下至晚霞犹似锦,而见青州城内暝烟四合,七星楼前古树昏压,几只鸟儿鸣枝头,忽焉鸟惊飞,一许黄昏醉。

七星楼阁,大殿之内,不下百人。七星门东堂俊英、南堂梁雄、北堂云龙、西堂赤琥,四大堂主俱在此间。可见如此盛会,必有大事也。上首立有二人,是为柳凤年、叶之全;下首四堂主分立两侧,其余门众由内而外,分左右一字排开不见尽头,可见人数之多。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