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荫城西靠大镇佛洛,东依良港祥港,北临南岭山脉的中段越岭山,南则面临大海。再加上西江、北江和东江三大水系汇合于此,像一条玉带一样,横贯天荫城,让天荫城成为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枢纽。

优越的地理环境,使天荫城在建城不足百年便成为大陆南部的经济重镇,经过几百年天荫城历代统治者跟居民的努力,天荫城已经是南岭以南三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大燕国南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历史上宋、陈两国均定都于此。

因为有南岭阻挡,北方的冷气难以到达,天荫城常年都是四季如春,绿树成荫,鲜花常开,有花城的美誉。

处于交通要冲,气候怡人,又是南部诸省的经济、政治中心,天荫城自然成了无数游人向往的旅游圣地。而对天荫城略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天荫城有八处着名的景观,它们分别是流水夜韵、莲峰观海、古祠留芳、黄花皓月、青巷鱼景、晶玉塔林、白云晚望。

而八景中最着名的景观,则要数天荫城白云道观中的白云晚望。

数个政权割据,分割天下,互相对峙数百年,最后其中一个政权消灭其他势力,以武力统一天下。历史上,这样建立的新皇朝,大都极为短命。比如秦朝、隋朝,因为统治者都是贵族出身,虽然能横扫天下者,必然是雄才大略之君,但在马上得天下,自然就难以体恤民情,更很难会采取安抚民众的政策,相反,他们或为玩乐,或为自己立碑建陵墓,经常横征暴敛,鱼肉百姓。当时天下平定不久,不少人都心怀旧朝,新朝的暴政,很容易会激起民变,各地民众随之揭竿起义,天下动荡不安,最终摧毁新朝。但是,燕国却没有走上这一条亡国之路,反而四海归心,天下承平,国力蒸蒸日上。这与白云教的兴盛,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白云教乃是道教,崇尚自然无为,把老子的五千妙语,庄周寓言奉为经典。无涯真人被定为国师后,自然也参与国事。对于治国的策略,无涯真人提出了七个字:治大国如烹小鲜。意即治理一个大的国家,就如烹调小鱼一样,不要经常搅动它,以避免鱼肉会翻烂。正所谓,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燕太祖姬丹听后,深以为然,以无为作为治国的基本策略,轻徭薄赋,精简政府的机构,不修宫殿,不建陵墓,不实施任何扰民的政策,无为而为,让因战争而变得千疮百孔的国家,得到了很好的休养生息。经过一百多年大燕几代皇帝的努力,身体力行地贯彻这种无为而治的国策,大燕国的统治日益巩固,国力渐盛。

在思想上,姬丹觉得,道教中提倡不争的消极思想,对于他的治国极为有利。故他极力宣扬白云教,尤其是其中的不争思想。他自己则以身作则,拜无涯真人为师,学习道法。每月他都会抽出几天时间,不理国事,身穿道袍,诵经念道。在他的影响下,上至王公大臣,深宫妃嫔,下至平民百姓,都有大量的白云教信徒。其中的不争思想更深入人心,人们都以谦让作为基本的道德守则,纷争日减。大燕国统一一百多年以来,只出现过零星的内乱,而且都很快扑灭。这与民众信奉白云教,以不争为荣,有很大的关系。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在上位的信奉白云教,在下位的自然会加倍奉承。各地的官员,无不以建造修葺白云道观作为自己的重要政绩。而天荫城作为南方的中心城市,其修建的白云观规模,自然也是数一数二的。

天荫城的白云道观,位于丹霞山脚下,群山环抱,布局谨严,规模宏伟,红墙黄瓦,金碧辉煌。每位游人对天荫城白云道观的印象就是一个字,大。规模大,庙宇大,神像大,气魄大。占地十数顷,庙房四百余间,道士过千,每日游人、信徒络绎不绝。而最有名的,就是每当日落西山的时候,丹霞山上就会显出万丈霞光,动人心魄。这就是白云晚望,天荫城的八景之首。

不过,再美的景色,如果见得多了,也会觉得平淡无奇。

而此时,正有一名身穿道袍的道人,负手而立,看着满天的云霞,却没有惊叹,反而打了一个哈欠。

这名道人大概在二十五六岁左右,身材略比常人高大,身穿一件灰色的道袍,扎着一个道髻,额广眉粗,眼大鼻高,虽然长相并不吸引人,但是却颇具性格。然而这名年青人的脸上,却没有普通人应有的朝气,反而挂满了懒洋洋的倦容。

如果普通人见到这一幕,都会以为他是白云教的一名普通道人,大概在道观中呆得太久,寂寞无聊,即便面对天荫城最着名的景色,也是无动于衷。

这时,一名大约五十多岁,头发半白的道人,走到这名道士的背后,躬身行了一礼,说了一句让旁人惊讶不已的话:“主持。”

“什么事,孤木道长?”年轻道人皱了一下眉头,暗暗叹了一口气,难得有半日闲情,却又被这群烦人的老家伙打断。

“道观外有一个孩子,说要加入我们白云教。”孤木道人恭敬地道。

“这些事情有清风道长跟你处理就行了吧,如果个个加入白云教的人都要我过问,那我即使会分身术,恐怕也忙不过来。”年轻道人扬了一下眉头,漠不关心地道。

孤木道人摇头苦笑,心道孤云山上的主事者不知道是不是老糊涂了,居然派了一个年纪轻轻,性子疏懒的人来当我们天荫城白云道观的主持,如果不是有我们这一班熟悉教务的道人支撑着,恐怕早乱套了。不知不觉间,孤木道长的脑海里,又浮现出关于这名年轻主持许许多多的事情……

这名年轻的主持原名叫张元,生于官宦世家,其祖父曾是大燕国的重臣。到了他这一代,虽不如当初那样兴盛,但在家乡,也还算是当地首屈一指的名门望族。张元幼时聪颖,喜好读书,父亲对他期望甚高,希望他能像他祖父那样,入朝为官。谁知道在他十五岁的那一年,突然迷上了道学,更对无涯真人倾慕不已,于是他放弃了科举,放弃了荣华富贵,毅然加入了白云教,以期修习道术,最终像无涯真人那样扬名立万。家里人听到他这个决定,无不反对。但是他一再坚持,甚至以死相逼,他父亲考虑到白云教的显赫地位,还是答应了他。凭着他家在城中的地位,他很轻松就得到城里白云道观主持的推荐信,于是,他身怀信件,信心十足地走上孤云山,参加三道测试。

无涯真人的三道测试,全部通过者为入室弟子,通过两道者为外围弟子。不过,这个规定也非绝对。为了让更多优秀的弟子能修习道术,无涯真人也规定,如果外围弟子表现出色,同样也可以晋升为入室弟子。张元上孤云山参加三道测试,仅过其二,无奈之下,只好成为外围弟子,希望能凭借优异的表现,成为入室弟子。

谁知道,虽然张元相当努力学习,表现出众,但晋升入室弟子的名额本就极少,兼之他并非白云教出身,人望资历都不佳,竟然被一名白云教的嫡系弟子挤了出去。但张元毕竟是这一代白云教外围弟子的佼佼者,如果没有很好的安置,也难孚众望。恰好天荫城白云道观的老主持仙逝,故此,白云教的长老决定授予张元道号青灵子,接掌天荫城白云道观主持一职。

年纪轻轻就成为天荫城白云道观的主持,下属有过千弟子,即使是天荫城各大小官员,也要礼遇三分。这种成就,换做是大多数人,恐怕已经心满意足。

但是张元却整天闷闷不乐。

他的梦想,是希望能学到神奇的道术,然后像无涯真人那样,手执神器,遨游江湖,锄强扶弱,快意恩仇。现在却要每天对着一大班老道士,处理道观里面的大小事务,有时还要见一下那些俗气的官员,这种日子,他又怎能高兴得起来?即便每日可以面对名满天下的白云晚望,他也只是在初见的时候,惊叹了一下,很快又觉得不外如是,又回归到那种空虚聊的精神状态。

孤木道长不由得想起一年前初见张元的那一幕。

当时,天荫城白云观的主持刚刚去世,道观中的大小事务,皆由清风道长主持,孤木道长辅助。大家心中都道,无论资历、人望、能力,主持一职都应该是清风的囊中之物。孤木道长在道观中的地位虽然也不低,但他素来没有什么野心,也没有当主持的打算,故众人也没有考虑过他。对众弟子的想法,孤木道长没有理会,只是全力帮助清风,维持道观的日常运作。

谁知道,一个人,一封信,却让原来渐渐从主持仙逝的阵痛中恢复过来的道观,再起波澜。

“什么,由你执掌道观的主持一职?”清风道长看着面前这个年青人,不可置信地说。

“是,有什么好奇怪的,难道信是假的吗?”张元淡然自若地道。

“信是真的,但人却可能是假。天荫城白云道观,乃是南部三省最重要的道观,主教岂会派你这种不懂礼仪的黄毛小子来担任主持?”清风道长见张元倨傲,丝毫没有露出对他尊敬的神色,不由得怒道。

孤木道长认真查看了信件上的印章,确是真的,深恐两人起了冲突,连忙打起太平拳:“清风师兄,暂且息怒,如若真是主教的弟子,必然熟悉我白云教的教规仪式,只要我们慢慢考察,自然可以分辨真伪。”

清风道长见孤木不支持自己,突然勃然大怒道:“这种奸邪小人,必定处心积虑准备充足,一般的白云教问题,必然难不倒他。来人!把他捉起来,严加拷问!”

道观中的弟子,向来唯清风马首是瞻,听到代理主持命令,忙走上前准备拿下张元。孤木道长在旁边连连喝止,清风道长冷冷道:“孤木师弟,到底这里是你当主持,还是我当主持?”

孤木道长一时不知如何回答,额上也流出了细细的汗珠。

在人群中的张元长笑道:“天荫城白云道观的主持,有什么大不了的,即使要我当,我也未必肯当呢。”说罢,拿出一张黄色的符纸,口中念念有词,那符纸霎时间化成一个大火团,盘旋飞舞。包围着张元的道观弟子,莫不吓得纷纷退开。火团转了一个圈后,一下子撞到地上,炸了开来,形成了一个三尺深的大坑。

“道术!”清风跟孤木同时色变。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