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书的内容,由翰林院起草,朱标审阅后认为太常太拗口,与其歌功颂德,不如来些实惠的,于是罗列了一些条目,让翰林院细化,并要求尽量通俗易懂。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皇考太祖高皇帝,龙飞淮甸,功盖寰宇,开基立业,定鼎中原,四海归心,万民仰德。然天不假年,皇考龙驭上宾,万方嗟悼。

朕乃高皇帝嫡长子,自幼承庭训,蒙受皇考之深恩厚泽,教朕以仁义礼智信,期朕以治国平天下。今朕承皇考遗志,奉天嗣位,于七月二十日即皇帝位,以明年为永乐元年,尊皇妣马氏为皇太后,立妃常氏为皇后,长子雄英为皇太子。

朕惟治国之道,在于养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今嗣大位,恩泽万民,特颁此诏。

自洪武七年六月十五日昧爽以前,官吏军民人等有犯,除谋反大逆、子孙谋杀祖父母、父母、妻妾杀夫、奴婢杀主不赦外,其余已发觉未发觉、已结正未结正,罪无大小,咸赦除之。敢有指告赦前事者,以其罪论之。

即日以前,各处拖欠及亏兑未完税粮料豆户口盐粮,及有报数在官而未曾送纳者,尽行蠲免。其各处拖欠马草柴炭者,尽行蠲免。

各处逃移人户,悉宥其罪,许于所在官司首告发回原籍复业,免其差徭二年。其户下所欠税粮,尽行蠲免。

各处造作除军需外,其余不急之务尽皆停罢。今后各衙门非奉朝廷明文,不许擅自科扰军民。

各处有被逼迫不得已逃命山林出没为盗,诏书至日悉宥其罪,令各回原籍安生乐业,永为良民。

凡被水旱灾伤缺食贫民,有司即为取勘赈济。

文武官吏军民匠作人等因罪发作运砖、拖石、砌城、运粮做工等项,悉宥其罪,官吏复还职役,军还原伍,匠仍当匠,民放宁家。

逃军逃囚逃匠人等诏书到后,许其一月内赴官自首,免本罪,军还原伍,民还原籍,匠复本业。

朕承天命,与民休息,共治太平。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奉天殿宝座上的朱标,心中不由感慨,自魂穿以来,他不知道多少次想象过自己如何君临天下,至于何时能够实现,他却不知道。朱元璋身体一向很好,说不准就要熬个二十多年。之前想的,能够主动退位让贤,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相处,朱标认为这绝无可能,自己只有监国的份儿。

没想到,这才洪武七年,他就成为了天下之主,肩负起整个大明王朝的重担,他的每一个决定都将影响着亿万百姓的命运。

想到这儿,他深吸了一口气,目光坚定,心中默念:“大明王朝,我来啦!”

礼部官宣诏毕,返回奉天殿复命。百官复至丹墀之上,文武分列。朱标点了一下头,王祈年高声唱和“有制”,礼部官上前承旨,出至奉天殿外丹陛上宣旨。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昔我皇考,南面而君,凡七载余,外扫虏酋,内修仁政,煌煌功业,恢于汤武,德泽广布,至仁弥流。洪武盛世,上有明君,下赖贤臣,德懋懋官,功懋懋赏。

太傅、魏国公徐达,加封少师。

太师、韩国公李善长,加封少保。

太子右詹事、宋国公冯宗异,进太子少师。

太子谕德、卫国公邓愈,进太子少保。

中山侯汤和,进信国公,食禄三千石,子孙世袭。

资善大夫、诚意伯刘基,进荣禄大夫,食禄五百石。

中书省左丞胡惟庸进中书省右丞相,授特进荣禄大夫。

御史中丞陈宁进右御史大夫,授荣禄大夫。

翰林侍讲学士兼太子赞善宋濂,进翰林学士兼太子谕德,授嘉议大夫。

望文武百官,恪尽职守,同心辅佐,再创盛世。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宣旨毕,朱标起身,驾兴离座,百官依次退出奉天门,登极大典就此结束。出离午门,官员们各上其轿,或回府邸,或返衙署。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