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胡铨在殿外等候求见!”
“宣!”
赵构一边批阅奏折,一边听到张去为的禀报。
望着御案上堆积如山的奏折,既有各路军情汇总,又有各地民政事务,更有皇城司定期情报总览。
从皇城司转呈过来的情报,岳飞在武昌积极整军备战,大军在唐州与邓州前线集结,已形成佯攻郾城之势,大有为议和造势的趋势。
秦桧与张俊在绍兴正跟金使周旋,目前来看筹码不够似乎没有进展。
赵构心里非常清楚,目前的局面确实不宜大动干戈,朝廷既没有打仗的钱粮,也没有必胜的信心,只能寄希望议和能够拖延时间。
但以自己拟定的议和条件来看,这其实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何打破这个僵局,似乎还需要一个机会。
自从听从刘锜的建议,针对大理国和西南夷这两个藩属,赵构心中便有个宏伟的计划,而战马采买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
胡铨其人,博闻强记,醉心学问,时常有惊人见解,与李光、李纲和赵鼎被后世尊为“四大名臣”。
强烈反对议和,曾经上书檄文要求斩杀秦桧,斥责其通金议和,卖国求荣,可以说是狂热的主战派。
因此当刘锜推荐胡铨之时,赵构心中已经对他有了全面的评估。
从意愿来说,肯定会非常积极的参与军马供应;从能力来说,在不同官位上历练过,并且经历了起起伏伏,做人做事或许会更加稳重。
“臣胡铨参见陛下!”
赵构见胡铨一副老成持重的样子,在自己面前不卑不亢,一看就知道不是溜须拍马之人,难怪受人排挤。
但对于大宋朝来说,这样的人多一点于朝廷益处多多。
“胡卿平身,朕见你最近异常活跃,又是上书又是奏折,朕这一堆奏折里就有你两份,是为何故?”
“臣为陛下的作为欢欣鼓舞,故上书建议北伐,恳请陛下采纳!”
说到这里胡铨一改平时的老成持重,顿时眉飞色舞起来。
“朕有何作为?”
赵构心中暗暗发笑,这个胡铨真是一根筋,哪有臣子表扬皇帝有作为的,虽然不是坏话,但也是大不敬。
相处多年自然知道对方是何脾性,也就不会计较。
胡铨心中一惊,若是以往自己用这样的口气和官家说话,难免会被训斥一番。
莫非真的如外界传言的那样,官家转了心性不成?
“臣闻官家赦免岳飞,诛杀万俟,任用刘琦,一连串的处置看出官家在扬战抑和。我等众人自然为官家的英明处置而备受鼓舞!”
“你等众人是何人?朕闻朝廷之中有人公然划分派系,力主北伐者谓之主战派,力主议和者谓之主和派,或谓之秦党。一有主战消息,你就从中奔走相告,又是上书,又是檄文,又是奏折。莫非胡卿还嫌这朝堂不够乱吗?还嫌朕事情不够多吗?”
赵构说着说着似乎龙颜大怒,一时让胡铨有点摸不清头绪,本来就是你官家宣我过来面圣,莫非就是要臭骂自己一顿。
其实从靖康之变之前整个大宋就已经形成两派,即主战与主和。
任何朝代在外敌入侵之时都难以避免会出现主战派和主和派,战争与和平是任何时期的两大主题,自然也就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赵构要敲打的是大敌面前整个朝堂应该是同仇敌忾,主战有主战的道理,主和有主和的理由,朝臣们不应该人为的割裂成为两个派系,从而形成内耗,那样既于事无补又打击士气。
“官家所言甚是,臣知错。只是秦相恶意打压,公报私仇,我等并非可以结党也只能抱团与之抗衡。并且我等并非结党营私,而是为朝廷计之深远。还请官家明鉴!”
胡铨说的也不无道理,从主战的赵鼎、张浚、李光和自己等等文臣,以及韩世忠、岳飞等等武将,哪一个不是被秦桧恶意贬谪或者限制。
主和派打击异己,控制朝堂已经是众人皆知。
“相机而动,以待时机!朕在等这个时机,卿等一干众人也需要等待!目下为朝廷办好事情,应勤于政事而疏于党争,方显忠君报国之心。”
赵构心中明白,主战派不会束手就擒,且整个大宋主战之势远远大于主和,自己主战的态度众人也逐渐明白。
但眼下确实需要隐忍,否则整个朝堂整个大宋都会有灭顶之灾。
并且在相当长时间内,主战与主和都会是以争斗的形式存在,这样的争斗如果在可控范围内,对于赵构控制整个局面而言是比较有利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