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历四十年,曜日人口已达一百多亿,不得不开始殖民工程,开始向之前探索过的宜居星系进行太空殖民,所幸帝国的殖民技术已足够成熟,且只是在十光年之内殖民。
星历一百三十年,航天技术经过帝国三千多位科学家以及动力学家等没日没夜的努力,耗费了大量资源之后,获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经过多次测试后,帝国正式开始建造标准型太空港,之前的拼装形态的太空港大部分都被拆除,顿时无数的资源被开采,一整颗资源星的近乎百分之三十的资源都倾谢到了建造星港上面。
星历一百七十年,第一座星港完成了建造,这座星港的长度达到了四千多公里。
任何人只要站在泰拉星的地面上无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抬头就能看到这个横跨整个天际的太空建筑。
帝国的民众在感叹帝国日益强大的同时,让看见它的人心中不由得生出一种渺小的感觉。
星港建成之后帝国就开始建造第一代星空驱逐舰。
阎神星级驱逐舰:舰体长度682米,宽38米,单位级别:驱逐舰,安装引擎:HS4型空间曲率装置,速度18000公里每秒,武器装载:激光炮四门,等离子炮两门。
至此,帝国才算真正拥有了太空武装力量,之前所建造的大都是探索船以及科研船。
历时七十年,共拥有驱逐舰720艘,科学院在阎神星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制造巡洋舰。
艾奥级巡洋舰,舰船概念是由科学院的一位院士助手提出的,并在帝国太空战争演习,中亮相时,舰船搭载的高能离子炮就给各大高层留下深刻印象,武器装载:“雷式MK2-AI-2x720型双联装离子炮光子炮若干。
以及永恒风暴级战列舰:除了基础的空间曲率引擎,还加装了EN300型高速高机动转向引擎,长八千米,宽2480米速度:220000公里每秒拥有能量护盾载人量:5000人
搭载武器:离子炮七十门,光子炮一百三十门,实验型星球毁灭武器。
直至第二百八十年,共有驱逐舰一千三百艘,巡洋舰五百艘,战列舰二十二艘。
在完成对本星系的绝对主权统治之后,因为宇宙尺度上的通讯困难,延迟等问题,超星系通讯开始被帝国研究院重点研究。
而近在眼前的量子通讯技术则被研究院列为重点目标。
帝国的量子通讯技术是一种利用量子力学原理来实现超星系信息传输的技术,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量子纠缠态来传递信息,信息传输过程不会被窃听或干扰,从而保证了信息的安全性。
在制备量子纠缠态时,需要将量子系统分开,并分别对它们进行操作,以保证它们之间的关联性。其次,需要进行量子编码。
量子编码是将信息编码到量子态中的过程。在量子编码中,可以使用量子纠错码等技术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最后,需要进行量子传输。
相比于传统的电波通讯技术,量子通讯技术具有以下优势,量子通讯可以实现超远距离的通讯,不受光速限制,从而可以实现星系之间的通讯。
由于帝国本来就摸到了门槛,再加上有着合宸的蓝图辅助,没过多久,专属的超星系量子通讯技术就开始装载至战舰上进行试航之后,正式装载至曜日服役的战舰上。
而此时曜日的足迹早已全面覆盖所在星系,并将其命名为羲和星系。
星历四百二十年,正式开始制造战列舰以及航母。
神圣之星型航母:
大小:长二十公里,宽五公里
安装引擎:希格斯离子加速引擎
速度:150000公里每秒
配有高级能量护盾
载人量:100000
可装载两百艘驱逐舰
搭载武器:中子炮七十门,反物质炮三十门。可进行空间跃迁。
星历四百三十年,曜日的第一支主力舰队正式成立。
该舰队由五艘神圣之星航母为主舰,四百艘卡拉狄伽型战列舰防护左右,两千艘巡洋舰护卫在战列舰左右,五千艘驱逐舰护卫在巡洋舰左右成型。
星历四百九十年,曜日的主力舰队正式组建完毕。
星历五百九十二年,曜日第二支主力舰队正式组建完毕。
在帝国的第一个千年结束后,曜日的第三支主力舰队正式组建完毕。
之后曜日并没有继续耗费大量资源组建舰队,因为此时的帝国已经足够庞大了,现有的武装力量足矣保障任何来自外部以及内部的威胁,且没有出现能够威胁帝国的势力,所以转而发展更高的科技。
并开始向周边星系进行殖民统治庞大的舰队陆续跃迁至周边早已侦查好的无人星系。
星历九百九十九年,曜日的第二主力舰队正式跃迁至边疆星域,并且开始全面探索扩张,向着更远处的星域进行殖民探索运动。
星门的建造工程也开始实施,没办法如果单靠战舰自身的引擎进行上千光年的跃迁的话需要很长时间,而星门的建造能大大缩短航行时间。
星门的形状被定为巨大的三角形结构,中间会制造一种亚空间漩涡通道。
除了这些基础发展外,帝国对于反物质的高阶研究运用也从未停止过,毕竟随着文明的不断进步,每天所消耗的能量已经是一個无法想象的数字了。
现有的开采技术和数量,还不足以完全满足帝国的消耗,所以反物质的极限运用迫在眉睫。
因其所具有的独特高密度性,只需要一克反物质便能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而且如果作用在帝国的战舰上,推荐系统的提升自然是不用多说。
更为主要的反物质武器的开发,通过反物质与正物质的相互碰撞,所产生的能量非常巨大,甚至可以改变行星的运行轨迹。
…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