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三月初开始征兵备战,皇甫嵩与朱儁三月末出发,如今到八月中旬,五个多月的时间,将叛军消灭大半。

为这场战争准备的四亿多钱还剩两亿有余。

当初段颎十年花四十四亿平羌,这么省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能做到用汉人军官率羌人士兵,且使麾下羌人不生乱。

今时不同往日。

坏消息是剩下的两亿钱绝对不够支撑对金城郡剩余叛军的进攻。

好消息是有功兵将的奖赏不用国库再掏钱了。

还有就是以皇甫嵩、朱儁为代表的军功列侯要增加食邑了,董卓好歹是四万大军中的三号人物,功虽小,也在此列。

与前面的冲突景象相比,现在朝堂之中要和谐得多。

而对于这些人凯旋后的官职安排,则是后事了。

下朝后,刘辩依旧跟着灵帝离开。

路上,灵帝欲言又止,回到玉堂殿后,才对着刘辩感慨道:“朕未曾想我儿会做出如何慷慨之言。”

刘辩其实也知道自己当众斥责侍御史的行为有些冲动,不过他不后悔就是了。

遂回灵帝道:“只是看不惯有人胸无大义,不分轻重缓急,一时激愤。”

之前郑泰弹劾宦官时灵帝还觉得没什么,如今郑泰让他效仿桓帝出西园钱填补军用,立马就让他看郑泰不顺眼起来。

灵帝赞同刘辩对郑泰的评价:“此言得之。”

张让早就厌恶郑泰了,马上趁着这个时机打起了小报告:“臣听闻郑泰在未被大将军征辟前,曾在家乡结交门客豪杰。郑泰家中有四百顷田地,粮食却仍不够他招揽结交的门客吃。”

刘辩听着,顿时有些理解为什么灵帝始终舍不得张让等人了,实在是灵帝的心思被他们揣摩地太准了。

灵帝起初犹有不信:“竟有此事?”

张让回答道:“臣最初听闻也觉得诧异,这是从他同乡人那儿听说的,当做不得假。”

灵帝便信了,斥道:“贪慕虚名之徒,非是良臣,朕要免了他的官。”

刘辩见灵帝连派人去验证一下张让话中真实性的想法都没有,三言两语就听信了张让的话。

即便他知道可能灵帝是故意选择性相信的,但刘辩心头仍一阵无语。

连忙劝说道:“父皇,我认为郑泰才在朝堂之上触怒过父皇和我,若是现在将其罢官,岂不是成全了他强项的名声?不如等到这件事情平息了,也派人去他家乡将事情调查清楚,最好再找一找当年的门客今在何处……

四百顷能养活的何止千人,郑泰聚集这么多人,无论其所图为何,届时证据确凿,岂不是任由父皇决断?”

灵帝态度略有软化,但还是嘴硬道:“朕乃天子,还能被他胁迫不成?”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