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七日,为孔圣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圣诞。两千多年前——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夏正八月二十七,万世师表孔子诞生于今山东曲阜。
祭孔活动可追溯到鲁哀公十七年(公元前478年),即孔子去世的第二年。鲁哀公将孔子故宅辟为寿堂祭祀孔子,孔子故居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孔庙。
汉高祖刘邦过鲁,以“太牢”祭祀孔子,开历代帝王祭孔之先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孔庙逐渐演变成封建朝廷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
自唐玄宗于公元739年封孔子为“文宣王”后,祭祀孔子的活动开始升格。宋代后祭祀制度扶摇直上,明代已达到帝王规格,至清代,祭祀孔子更是隆重盛大,达到了顶峰,清朝仅乾隆皇帝一人就先后8次亲临曲阜拜谒孔子。
自先秦,经过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祭孔释奠活动一直在持续。即便在战乱年代,祭孔释奠虽然时断时续,亦未完全中断。
祭孔已然成为了成为帝王用以约束读书人,巩固儒学的正统地位,以及塑造帝国正统性和维护中央集权的工具。
尤其清代以来,祭孔愈发受到清王朝历代帝王的重视,规格也越来越高。上行下效,地方官员也自然对祭孔越发上心,甚至可以说祭孔已然成为了清代地方官员的固定KPI考核……
卯时,大盈江上还弥漫着一层白雾,一队蜿蜒盘旋的船队便从青浦县城顺流而下,星星灯火在江面上闪烁。
天一村孔宅码头,灯火通明,码头上空空荡荡地,只有几艘乌篷船在码头与江面间穿行不息。
辽阔的水面上,舟楫交错,各式舟船挤得满满当当。乌篷船与江面上的舟船接驳好,一位位读书人从舟船上走下,来到了乌篷船上,载满了人的乌篷船载着乘客将客人送到了码头的角落,而江面上卸完客与货物的舟船则是继续顺流而下,停靠在江边的树木下。
码头草市上,热闹非凡。店铺街、码头前,到处都是四乡八里早起过来走赶集的人,也有行船商旅或在码头上做苦力的挑夫,也有穿红戴绿的妇女,吆喝声与驮马骡驴的叫唤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一位位身穿长衫的读书人在一个个早餐铺前呼朋唤友,高谈阔论。商贾在店铺里高声招呼,小贩在街边与客人大声地讨价还价……
祭孔这天,虽然并不是所任都能参与祭孔大典,但是在祭孔大典结束后,全县百姓都可到孔宅孔庙之中游玩,还可进入大成殿祭拜上香……
孔宅也在祭祀前几天内将各处均布置停当,大成殿内孔子牌位前安放着一张长方供桌,桌上放有香炉、烛台及樽等祭祀用具,桌前的地上铺上茅沙。
大成殿外阙台四周竖立有高两米、直径约40公分大的镣,阙台周围还放有古磬、编钟等乐器……
一角小院之中,孔昭易双臂打开像个傀儡一般呆呆地站立在原地,张王氏站在他的身前,小心地侍候孔昭易穿上这身由丝绸精心裁剪而成的黑色孔袍。
张王氏小心地捋平孔袍上的最后一丝褶皱,扶正帽子,退后一步,一边从一旁拿过镜子放在身前,一边看着孔昭易喜开眉笑地说道:“少爷穿上这身衣服真好……就像官老爷一样……少爷,您看看……”
孔昭易闻言笑了笑,看着铜镜中那个尊贵的身影挥了挥宽大的衣袖,转了个身,做了个稽首礼。
“不错!不错!看起来确实像模像样,有那一股子贵气……”
孔昭易抬首看着铜镜中自己的身影点头说道。顿时,他这几日心中堆积的疲劳就一扫而去了。
这几日除了听族长耳提面命教导青浦上层人物外,还要学习礼仪,忙得不可开交。并且由于祭孔仪式庄严隆重,他这个参祭者在祭之前三日就开始沐浴更衣并斋戒,做到不饮酒、不茹荤、不听乐。
连在庭闻书院念书、学习的学生都放了假三天,同为孔氏后裔,他们能嬉戏玩闹,他孔昭易却一直在劳心劳累,做着高强度彩排,真是……
好在,在穿上这身孔袍之时,孔昭易心中的杂念都烟消云散了,心中充满紧张、忐忑与期待——辛勤努力终于迎来了最终的考核,成功的果实就在眼前……
朝阳将江面的白雾驱散,一片金光闪闪。
一艘硕大的舟船停靠在了码头上,码头上一片寂静。
一个戴着红缨凉帽的中年官员从船上走了下来,码头上等候多时的孔昭烨立马笑着迎了上去,恭敬地说道:“恭迎刘大人……”
刘郇膏笑着点了点头,走到孔昭烨身边亲切地谈起话来。随着一艘艘舟船靠岸,青浦县的文武官员和一众乡绅也一一登上了码头。一伙人围在刘郇膏和孔昭烨身边谈笑风生,好不热闹。
而在刘郇膏登岸的同时,随着一个小厮从码头跑入孔宅,孔宅内便响起了清脆的击磬,乐声悠扬,孔宅中的众人也都即刻行动起来。
原本紧闭的三扇大门缓缓打开,孔府内宅与孔庙连接的大门纷纷被关上,身着不同颜色孔袍的人奔走在偌大的孔宅之中,前往自己的位置严阵以待。
孔昭易听见击磬声后也连忙告别了张家人,急匆匆地朝着孔庙而去。
只见孔庙地上放着铜鼓,架子上挂有錞于和编钟,铁云版;十四个木烛架上插满了红烛,十四只香炉中飘动着袅袅的香烟,黄罗帐一顶顶张开着,如一片片祥云。
大成殿内陈设五到九张供桌,以供三牲五供。孔子圣像前,放着铜香炉一个,燃着清香;锡花瓶二个,插着鲜花;锡烛台二个,红烛摇曳。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没一会,码头上的祭孔人员都换好了礼袍,从码头来到了孔宅之中。
但见由初献官、亚献官、终献官、分献官、执事、读祝、通赞、乐工组成的祭孔人员,身着朱子深衣,集结于神道门外。
献官配玄端,乐工用红色的圆领公服,各戴方巾或进贤冠,脚穿布鞋。舞乐人员双手各捧二支长长的雉尾,有的手中各拿着龙头拐杖、九联灯、篪管、排箫、簧、贲鼓、应鼓、琴、瑟、筝、筑等。
在仪仗礼生打灯、提炉、托盘的带领下,众人徐徐从神道列队入庙,执事在前,献官在后,参礼者又随后,纠仪官照应前后。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