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零年冬,白雪皑皑。
“吱嘎…吱嘎…”
“嘀…”
“呲…呲…”
伴随着刹车声、长鸣笛、喷气声,一辆从大西北方向驶来的蒸汽火车缓缓停靠在四九城火车站。
“呼,终于到站了!”
“是呀,累了个半死,身体都快散架了!”
“也不知家里几个猴子野成什么样了。”
“哥几個先去澡堂搓个澡?”
“然后东来顺涮一顿羊肉片儿?”
“得咧,听你俩安排!”
“诶,前边儿的快点儿,墨迹的像个娘儿们。”
…………
人群的躁动,熟悉的京片儿,窗外的雪花,让靠窗闭目假寐的王明峰嘴角微勾,会心一笑。随着手指微敲的节拍,暗哼唱一曲少年·北京:
“绕不开解不开,北京的缘儿”
“阴一阵儿,晴一阵儿,故宫的天儿”
“这位爷那位爷,全瞅我了,图的是面儿”
“叮咯咙咚暮鼓晨钟,嘻嘻哈哈咱都懂”
“八百年帝都兴亡过眼,添一壶浊酒喜相逢”
…………
人群的感慨是正常的,这年头出门远行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不存在的。
在这个做啥事都得打报告,买啥都要钱与票的年代,想都不要想。
此时远行不仅需要所属单位开具介绍信,不然人在外地都没旅社单位招待你。
在外地就餐还得换取全国通用粮票,不然粮站不鸟你也没有饭店管你。
在车上用餐还需要额外换取汽车、火车、飞机等专用粮票。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自带干粮就着开水啃。
一趟蒸汽火车旅程下来,只剩下拥挤、颠簸、噪音、煤炭味儿这些感受。
四五十的时速对于这时代的人们来说是最正常不过的事儿。
但是对于体验过三四百高速的王明峰来说不值一提。
当然,他并不是瞧不起或者觉得这时代的人们是井底之蛙,他也没有资格这么想。
相反,他更多的感受是自豪有幸生于种花家,感慨日后种花家日新月异的发展。
王明峰不是这方世界的人,前世为建设九九六大业疲劳驾驶,撞上护栏,最终翻落高速桥,转行投身到一九五五年的穿越事业。
这是一个极具年代特色的影视时空,物资极其匮乏。
集体化、计划经济、票证、工业卷、自然灾害等字眼儿都是这个年代的符号。
国家为了保障人民的生活,待全国除个别地区全面解放后腾出手来强势干预。
一九五三至一九五四年间逐步实现对棉、粮、油的统购统销。
一九五三年国家宣布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计划经济。
所谓计划经济就是对社会资料产品的配置形式采取有计划生产,而对商品采取计划供应,对单位个人进行计划分配。
为了满足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采取最为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印发各种商品票证,有计划地分配到单位或城镇居民手中。
非城镇户口的农民则是跟土地绑定,土里刨食自给自足,不发粮油蔬菜肉票,其他票证根据工分、交粮、养猪等情况予以分配。
种花家的票证历史可谓是一部凝重浑厚的民族创业史,是一部华夏子孙与贫穷、饥饿的抗争史,是囊括种花家农业、商业、工业、服务业的发展史,是种花家计划经济这段历史的真实写照和证明。
“花开花谢香山红叶,人来人往粉墨登场”
“雍和宫往南大栅栏往北,荡起双桨白塔红墙”
“行嘞成嘞得嘞您嘞,清静清静消停消停”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