巳时末。

这场味同嚼蜡的经筵,终于迎来了尾声。

赵祯的学者三弊,直接让经筵失去了原有的意义,除他之外,在场的其他人都是心不在焉地。

包括主讲官李维,虽然他的讲述依旧精彩,但他的心思却不在唐朝故事之上,而在学者三弊。

不同于李维,赵祯听得倒是津津有味。

宋人观唐朝历史,其角度和后世之人大为不同,单单这一点,就足够新奇。

况且,李维的讲述也不枯燥。

讲述期间,李维时不时地穿插一段背景故事,及其延伸出的后续。

总体听下来,不比后世上大课来得差。

经筵正式结束之前,还有一个君臣问答的流程,待到李维讲读完毕,赵祯发问道。

“朕观旧史,佛自西来,入我中国,其初,出家人之法,不拜国王,不拜父母,六亲不敬,鬼神不礼。

至唐朝,出家人既有拜君者,亦有拒不拜者,何故?”

赵祯这话,摆明了是排佛之意。

作为儒生的李维,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好机会,而后,他躬身一礼。

“禀告陛下。”

“北魏僧人法果,曾言,北魏太祖明睿好道,即是当今如来,能弘道者,人主也,我非拜天子,乃是礼佛耳!”

“此后,沙门不敬王者之论,时有分流,既有坚持者,亦有不尊者。”

李维的话虽然仅有只言片语,但却将佛教的虚伪,展现的淋漓尽致。

在他的话中,佛教是靠什么起家的?

靠媚上!

批判完了佛教,当然也少不了捧一捧本朝太祖。

“前朝,人主行幸佛寺,皆拜佛。”

“本朝太祖,幸相国寺,至佛前烧香,太祖曰:此佛,该拜否?

僧人赞宁奏曰:不拜。

太祖问曰:何故不拜?

赞宁对曰:现在佛(指天子)不拜过去佛。

此后,人主行幸焚香,皆不拜也!”

“善。”

赵祯缓缓起身,执了一个弟子礼,一拜。

“谢诸位先生教导。”

看到官家行礼,李维等人连连回礼。

“臣等,幸承圣问,岂敢言教也?”

君臣一番见礼后,垂帘之后的刘娥对此次经筵做了评价。

“天下,重器也,得之至艰,守之至难,唯有君臣相协,方能勉力为之。”

“老身观今日之经筵,诸侍讲学士,文学优长,履行修谨,深有助益。”

听到太后的夸赞,在场的侍讲学士们,又是一礼。

“臣等,愧领。”

不多时,在众人‘恭送’的声音里,赵祯和刘娥一起离开了延义阁。

只是,他们两个现在的心情,却是截然不同。

赵祯的心情很舒畅,踏出延义阁的那一刻,他抬头看了一眼天空,只觉天空都明亮了几分。

向外吹风,这是他最初定下的目标。

通过今天经筵上的观察,他觉得,目的达成了。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作为天子,他若是带头排佛抑道,效果绝对是显而易见的。

而一旁的刘娥,她现在的心情依旧很是复杂。

是继续牢牢地把持着朝政不放,还是往后退一步,这个决定,太过艰难。

少顷,眼瞅着刘娥一声不吭,赵祯往旁边靠了几分。

“大娘娘,您觉得孩儿今天的表现如何?”

此刻,赵祯的眉宇间既带着几分期盼,又带着几分忐忑,像极了考试结束,希望得到家长夸赞的孩子。

听到耳畔传来的声音,刘娥不由转头看了一眼,当她看到官家满怀期盼的模样,不由温柔一笑。

“六哥今天的表现,自然是极好的。”

“大娘娘还是头一次看到群臣鸦雀无声的场面,吾儿聪明睿智,学问天成,大娘娘很开心。”

赵祯睁大眼睛:“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

刘娥欣然一笑,抬手摸了摸赵祯的额角。

这时,她恍然发现,不知何时,六哥竟然和她齐肩高了。

真快啊。

再过一两年,六哥就该比她高了吧?

良久,母子重新抬起步子,只是,二人并未往寝殿的方向走,而是沿着宫道,一路往内东门赶去。

行至一座小殿前,母子二人几乎同时停下了脚步,然后踏入了眼前的小殿。

刚一进入殿内,两位身材佝偻的老臣,立刻慢吞吞地站了起来,分别向着太后、官家行礼。

“臣李士衡,参见太后,参加陛下。”

“臣林特,参见太后,参见陛下。”

李士衡和林特,一个年近七十,一個七十出头,即便是放到后世,也算是高龄。

因此,刘娥微微抬手。

“两位相公,无需多礼,请坐。”(注1)

“臣等,谢太后恩典。”

两人行了一记叉手礼,先后落座,紧接着,刘娥和赵祯也坐到了上首的主位上,赵祯在左,刘娥坐右。

落座后,刘娥缓缓开口。

“今日召集两位相公,盖因两位相公先后执掌计省。”

“前日送去的书册,不知两位相公可曾看过?”

刘娥口中的书籍不是别的,正是赵祯编写的那份《算学初解》。

李士衡执礼道:“臣请对。”

“准。”

李士衡道:“前日,臣收到禁中赐书,昨日,臣已然通读数遍,书中所记之法,确实令人耳目一新。”

“但臣对于‘数字’之记,颇有疑问。”

“臣伏问,此‘数字’是由谁所创?”

“其本意,又是为何?”

听到这话,刘娥朝着身边看了一眼,示意现场交给赵祯主持。

赵祯收到提示,主动开口回应。

“李相公,数字为朕所创。”

李士衡施礼道:“臣伏问,陛下缘何创立数字?”

“朕觉得原有之计数,太过繁琐,是故,以‘数字’替之。”

听到‘繁琐’二字,李士衡瞬间理解了官家的初衷,就像市井中流行的俗字(简体字)一样。

古文字笔画太多,于是删繁就简,形成一批简体字。

简化之后,利于传播,确为事实,但李士衡对于‘数字’简化,却是有异议的。

旋即,李士衡叉手道。

“陛下,简化确有益处。”

“然,以臣观之,简化之数字,实有缺陷,如记账之时,若以数字替之,恐有删改之危。”

赵祯微微点头:“李相公之言,朕亦是深以为然,然则,若是以数字、计数并行记录,互相比照,或可杜绝删改之危。”

闻言,李士衡立刻送上一句马屁。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