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著书之事,一可以让别人觉得他无心夺嫡,如此刘义隆对他放心,刘铄刘宏也会对他放松戒备。
二可以借著书之名,召集那些历史上有名,但是现在还未起势的大将人才到自己身边,搭建自己的班底。
三还可以深入百姓之中,收获一波民心。
如此一箭三雕。
刘诞的这个心思,刘义隆没有看穿,其他人也不明白。
因此王僧绰听了之后,一脸不解,徐湛之暗暗叹息,江湛和刘铄则暗中高兴。
刘义隆答应了刘诞,但突然又不想刘诞潜心于此,废弃文武,于是思索片刻后,补充道:“著书固然重要,但你身为骠骑将军,护军将军,武略不可废,同时你亦是中书监,公事亦不可不为。”
刘诞本来就不想远离权利中心,当下说道:“儿臣明白,儿臣当以公事为先。”
刘义隆满意的点头,说道:“如此甚好。”
说罢,又瞧了刘诞几眼,这才离去。
待刘义隆走后,徐湛之将刘诞拉到殿外角落,说道:“殿下,如今形式于殿下一片大好,殿下何故在此关键时刻,舍本逐末?”
徐湛之是刘诞的“盟友”,刘诞既不能明着表明自己的心思,也不能让他彻底失望,摆烂去投靠别人。
于是刘诞说道:“岳丈大人熟读经典,《道德经》中有一段可还记得?”
徐湛之以为刘诞要讲什么君臣仁义,心中叹气,但还是客气道:“殿下请明示。”
刘诞道:“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徐湛之听着先是有点懵,随后明白过来,神色敬佩,道:“臣明白了。”
刘诞点点头,笑道:“我著书需要的人才,届时还望岳丈大人调配。”
徐湛之道:“但凭殿下吩咐。”
“多谢岳丈大人。”刘诞客气道。
刘诞刚说完,只见刘铄从殿中走了出来,于是急忙跟了上去,道:“南平王请留步。”
刘铄停下脚步,问道:“随王有何事?”
刘诞故意示弱,道:“我著书之事,有需南平王帮忙之处,届时还请多多关照。”
刘铄笑道:“随王当真要去著书么?”
刘诞点头,认真道:“父皇旨意已下,岂能有假?”
刘铄道:“随王与我,虽然不同母,但同父,我便直说罢。父皇让建平王与你我三人留建康,其意便是在我们三人中选立太子,而我们三人中,又以你权势最大,父皇最有可能立的太子便是你,你何故……”
“不然。”刘诞打断刘铄,“南平王该知道,父皇向来最喜爱建平王,其次是你,之所以给我封赏,不过是因为我平叛有功,同时也是为了保护真正要选立之人。”
刘铄闻言一怔,道:“此话何意?”
刘诞道:“父皇让我看起来最为得宠,你和建平王便会盯住我,如此父皇真正想立之人便不会有危险。”
刘铄觉得有理,问道:“随王认为父皇想立谁?”
“应是建平王。”刘诞语气笃定,“因此我不著书又能如何?”
说罢,拍拍刘铄的肩膀,转身离去。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