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05年,弘治十八年,年仅三十六岁的明朝中兴皇帝朱佑樘在乾清宫驾崩。

“父皇。”朱厚照一声凄切悲呼后,彻底的昏了过去。

张皇后眼见皇儿悲伤过度,大惊失色;“皇儿皇儿,太医,快传太医。”

乾清宫一片乱糟糟,先皇驾崩,太子悲伤过度,昏迷不醒,朝堂嚷嚷,先皇只留下太子一个子嗣,要是再有个意外的话,这天下岂不又要大乱。

十日后。

刘健,谢迁,李东阳,三位大学士商议一阵后,决定联袂入宫见张皇后,请她暂理朝事,国不可一日不理事,何况已经十日了。

“先皇大行,太子又因悲伤过度,至今昏迷不醒,娘娘,现在只有您能暂理朝事了。”刘健是弘治一手提拔阁老,对于弘治也是忠心不二,太子是他看着长大的,江山只能是太子的,可是现在太子昏迷不醒,要是被一些心怀叵测之辈利用,乘机作乱的话,那可真是一场大祸啊。

“臣等恭请娘娘上朝理事。”几人随声附和,他们都是弘治朝的老臣子,自然是要维持朝廷运转的,这样做也是无奈之举。

张皇后脸色悲戚,闻言道;“哀家只是个妇道人家,后宫不得干政乃是祖制,此事不可,几位大人切莫再提。”

刘健还想再劝,李东阳却已经明白了张皇后的意思,扯了扯刘健的袖袍摇头,几位大人同朝理事多年,早有默契,大概反应过来了什么, 最后无奈看了张皇后一眼,告退。

“宾之,你刚才拦住老夫,却是何故?”虽然刘健心中有了猜测,却想听听李东阳说些什么。

都言李东阳好谋多断,想来是看出了什么。

“刘公,今日我等是冒失了,娘娘不答应是对的,要是答应了,一场大祸不远矣。”李东阳一阵后怕。

今日的建议所以是为了朝廷大事,可是却忽略了一个细节,先帝大行,太子昏迷不醒,这个时候,张皇后若是上朝理事,要是藩王乘机作乱,不正是好借口?

父死子继,无后者,皇族之中择贤明继之,又岂有妇人当政的道理,这不是送借口给一些藩王吗?难道还要来一次靖难,叔侄相争帝位。

看似只是一个不错的提议,等太子苏醒登基还政即可,可谁能想到,差点就酿成大祸。

听了李东阳之言,刘健, 谢迁,才回过味来,提议是谢迁的提议,他更是一阵脊背发寒,冷汗直冒,差点就做了千古罪人,李东阳说的对,甚至是百分百会发生,他们在朝堂多年,阴谋诡计,明争暗斗,对于形势还是看的很透的。

储君昏迷不醒,皇权不稳,太子又无所出,这个时候,只要稍有心思和势力的藩王,都会借机试探,强势的只怕已经暗中入京了!

想到这里,先皇大行已经十多日了,储君还没有醒来的消息一定早已经传了出去,只怕暗中都已经有人开始和藩王勾结联络了, 这个时候皇城可就危险了。

刘健不愧为阁老,李东阳话一出口,他就知道接下来朝廷将要面对什么了“走,我们立刻回去,无论如何,皇城不能有失。”

谢迁其实没有什么坏心思,只是过于迂腐而已,看事情太过简单了。

李东阳闻言点头,道;“刘公,皇城暂时还算安全,这几日,我们就都不要回府了,请刘公通知六部诸位大人,就在谨身殿暂歇,顺便请皇后娘娘赐下虎符,调城外神机营护卫皇城,内紧外松,刘公,皇城的护卫,一定要是可靠的人,千万不要有任何大意啊。”

几人神情紧张的商议着又回到了宫中,虽然只是以当前事态的发展推测出来的,可不能不说,李东阳分析的一点都没有错,宁王朱晨濠已经秘密进京,对于他来说,从宫中传出的消息来看,简直就是天大的好消息啊。

先皇大行,储君悲伤过度昏迷不醒?难道是上天要让他成就大事,而故意赐予的天赐良机?

无论怎么看,这都是一个机会,于是,他暗中收买了宫中刘瑾,先皇身边的大太监已经没有权势,哪有现在的刘瑾,张永等人炙手可热,于是消息就自刘瑾哪里传了出来,现在的刘瑾,还不是几年以后的那个“立皇帝”大太监,只是有些贪财,像个在太子跟前露脸,得到倚重,内心还是向着太子朱厚照的,只有主子舒服了,他这做奴才的才有将来的锦绣前程不是?

刘瑾拿了宁王的财务不假,可是事后,他是越想越可怕,毕竟是将来的“立皇帝”刘大太监,能文能武,不然也做不到八虎之首了,心中着急后悔,太子又昏迷不醒,想要做些什么, 也不行啊,怎么办,怎么办“殿下啊,您快醒过来啊,奴婢不能失去您啊。”

宫中一些伺候太监宫女都被收买了,只待一有风吹草动,立刻就发信号,京中四营,都有人手被收买,钻营日久啊。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