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明发诏令,虞王代天巡阅边事,早就六百里加急发到了秦藩。秦王大肆捕杀逃奴,就是怕这些人在路上碰到朱雄英,一杆子捅到皇帝那去。

更何况,强龙压不过地头蛇,甭管朱雄英在皇帝那有多受宠,到了秦王的地头,也不可能就因为几句“流言蜚语”,就拿下一位实权的藩王。

弄不好,秦王反咬一口,参他一个有违孝悌。南京那边还不清楚情况,到时候吃亏的是谁呢?

退一万步说,即便朱雄英掌握了足够的证据,又怎么样!从前没人告秦王么?不是没有,到应天击登闻鼓鸣冤的都有。

可结果呢?皇帝申饬一番,罚秦王抄抄《祖训录》,减免西安府一些赋税,也就罢了!总的来说,治标不治本。

朝中官员,对于“诸王靖边”的策略,一直是颇有微词。认为皇帝这套“郡县制与分封制”相结合的体制,就是效仿刘邦。

是,皇帝在分封时说了:“惟列爵而不临民,分藩而不锡土,食禄而不治事。”

意思是说:大明的藩王,拥有爵位,却不能管理藩国的人民,也不能管理这里的土地,能拿俸禄,却不能管理这里的政务。

皇帝是马上天子,他深知放纵军队之害。想要养活一支数十万的军队,没有资金支持根本不行。皇帝只给藩王军队,军队的工资,还是朝廷发的。

不让藩王管钱,这些藩王根本就威胁不到皇室。限制了藩王作战能力的同时,更没有开疆拓土的机会。

对于虞王来说,当务之急,是争取到宗室的支持,历练有成,早早让皇帝放心,册立为太孙,定下国本。

可要是为西安的百姓张目,大义灭亲,别说能不能拿下秦王,还有可能恶了所有的藩王,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

到时候,别说争取支持了,宗室王爷们都会成了他立储路上的绊脚石。自家事,自己知道,东宫可不是只有朱雄英一个嫡子。

换句话说,朱雄英要是把动静搞大了,朝中会不会有人,借此攻击藩国制,请皇帝撤销“诸王靖边”的策略,将兵权还给诸官。

虞王提到的朱亮祖提的好,皇帝好不容易,从那些功臣手中将兵权收回来,现在能交出去么?

诸王闹,诸官闹,朝廷搅成了一锅粥,而作为挑动这场风波的始作俑者,朱雄英别说当太孙了,铁铉敢肯定,在凤阳幽禁至死,将是他最好的下场。

“秦王为什么明知殿下西来,还如此的肆无忌惮。他聪明着呢,他明白就算你戳穿了,也会为他遮掩一二。”

“一边是储位,一边公义,殿下要为了所谓的公义,让唾手可得的储位,失之交背吗?”

铁铉的话不好听,可却是实话实说,连他爹太子-朱标,都不敢轻易挑弄“郡县、封国”这条敏感的神经,每每以兄弟之义,含糊过去。

龙生九子,良莠不齐,诸王的问题,不是不解决,而是不到时候解决。最稳妥的方法,至少要等朱雄英自己能做主的时候,比如升座奉天殿之时!

“臣以为,殿下还是效仿太子爷先前的作法为上。”

萧规曹随?

敲打一番,让朱樉知道皇帝盯上他了,收敛一下。至于天理公义,伦理道德,那只能以待来日了!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现世报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