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时咱们宗室坐一起,痛痛快快聊上几天!”

“河南今年怎么样?山西今年开春大旱,还有瘟疫,朕还借了你们八十万石粮。”

“这次南巡,朕欠的粮食不少,山西三位藩王七十万石,河南五位藩王八十万石。”

朱厚烷说:“河南去年收成还好,今年开春也有些旱,不过要比山西好很多。”

“不过百姓赋税加重,巡抚、布政使报喜不报忧。”

“这也不能说他们做错了,人都喜欢听好话,坏话都不太喜欢听。”

“朕想重设宗人府,郑王的辈分高,能服众,宗人府的宗正令五年更换一次,这次南巡回京,郑王还有世子,跟着朕回京。”

“不知你们愿意不?”

“宗室都由礼部以及地方官管,陛下这么做,与他们商议没?”

朱翊钧喝口茶,他看着众位藩王说:“商议不出结果,一哭二闹三叩阙。”

“礼部管理藩王,他们也有油水,实不相瞒,地方官员给众位亲王的禄米折银还行,大部分宗室苦不堪言。”

“嘉靖年山西、陕西的宗室就闹出不少事,朝廷的税收,一年比一年减少,百姓一年比一年苦,再让官员任性妄为的管理大明,不出五十年,这大明江山要亡在大明官员手中。”

赵王说道:“陛下,有这么严重吗?”

沈王朱珵尧说:“很严重,此时大明百姓快吃不起盐,一斤盐两钱银子,一户五口之家,一年光吃盐就四两多,百姓一年收入十三两多,还要缴纳六两银子的各种摊派、杂税、徭役、赋税,这么一算,百姓辛辛苦苦一年,剩不下钱。”

“可是百姓要生病,还有婚丧嫁娶,要是赶上年头不好,遇到大旱或者水灾,就要饿肚子,要不然就要欠债。”

“这一路陛下和我们谈,一直这么下去,五十年时间,大明就要亡。”

众位藩王还没想这些事,他们也不希望大明亡,他们都是既得利益者,要维持大明江山永固。

“太祖幼年的生活,恐怕已经压在此时百姓的头上,大明初年定正税三十税一,历朝历代最少,可是有杂役差事,张居正搞一条鞭法。”

“朕年幼时说话不管用,只能任由他们搞,外朝有张居正,还有冯保这个狗奴才,串通张居正。”

“可是这些年,大明让他们搞成什么样?”

“增加朝廷一点税收,百姓要付出十倍,现在火耗钱少则一成,多则两成。”

郑王世子朱载堉问:“这个火耗是什么?”

晋王朱敏淳说:“以前征收实物税,现在各地征收白银,百姓手中没有白银,那么他们就要贱卖粮食,从粮商或者地主手中换白银。”

“原本两石粮食一两白银,百姓卖粮食,就卖一两银子三石粮食,这就比以前多交一石粮食。”

“这还不算过分,更过分的就是各地官府搞出的火耗,这火耗就是把散碎银子熔炼成十两、二十两、五十两一个的银锭,官府说熔炼银锭时有损耗。”

“这里的损耗,就由百姓付出,原本需要缴纳五两白银赋税,加上火耗就要缴纳六两银子。”

“这百姓贱卖粮食,火耗,各部、各省、各府、各县摊派,这百姓负担比洪武、永乐时多了几倍。”

“陛下说洪武时大明百姓六千万,陛下算了一下,此时大明百姓有一万万五千万,比洪武时多九千万。”

“这多出来的九千万,就是各地的隐户,还有各地流民。”

“咱们各地藩王府有隐户,隐户最多就是士绅、地主、商人家里。”

“要是遇到连续大灾之年,元末的光景,就会在大明重现,会出现无数个太祖这样的人物。”

“唉…!!”

“唉…!!!”

郑王朱厚烷年龄大,听到他们说,也感觉目前形式严峻。

唐王问:“陛下有何打算?”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朱翊钧站起来看着众位藩王:“太祖当初要是有几亩地,能吃饱饭,安能创建这大明江山。”

“众位藩王,历朝历代灭亡,下场最惨的就是宗室,居安思危,朕希望你们懂这个理,不要被眼前的蝇头小利蒙蔽。”

“南京祭祀太祖孝陵后,朕要与众位藩王商谈,如果大明真有灭亡这一天,我大明宗室如何生存?”

“按起葫芦,起个瓢,百姓吃不饱饭,人是杀不光的,大明万万人,军队才有几人,唐朝的安史之乱,宋朝的靖康之耻,距我们可都不远。”

“安禄山和史思明在河北,人们可是叫他们二人是圣人。”

“百姓吃不饱饭不行,想要江山永固,文官、武将已经指望不上。”

“历朝历代只有换皇帝,没有换县令的,宗室下场最惨!”

“文官、武将可以投降新朝,朕希望你们懂这个道理,此时大明的官员,都想着自己的家族,他们可不想大明江山。”

“这些盐的利润,大部分都被朝中的阁老,尚书、侍郎、巡抚、布政使、知府拿去,他们可不管百姓死活。”

朱厚烷叹口气:“陛下,小王懂了,这宗人府必须重设,必须要限制文官、武将的力量,再让他们这么搞,大明就被他们搞亡了!”

“这个宗正令的差事,小王当了,这张居正没什么好心,为了把持朝政,苦了天下百姓!”

“朝政的事,宗人府不要掺合,大明此时就像六、七十岁的老人,猛药当时就完。”

“要温补之药,一点一点的喂养,急切不可,盐这事,与张居正无关,朕准备新开几个盐场,各地藩王都有份,必须要限制盐价,不然百姓吃不起盐。”

宗室进场,这盐的争夺,必然会有一番争斗!

龙争虎斗,不为过。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