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学宫的事情踏正规之后,秦国的一切都慢了下来,要么就是继续推广仙稻,为日后一统六国的粮草后勤做足准备,要么就是努力继续培育官吏,好去消化南阳之地。
或者说,更加繁多的培育小吏,为以后能消化更多地盘而早做准备。
可别小看这一点,这也是秦国综合国力能够远超六国的原因之一,就是它的吏治。
秦国有一套完整的户籍制度,每户人家都有固定的身份文牒,能够证明一个人的籍贯所在。
这种户籍制度,秦国是要求每一位里正,亭长去落实的,而要想实现这种事情,那么无数基层小吏就必不可少,否则根本忙不过来。
出于对吏的渴求,秦国各处都有很多的吏室,就是用于迅速培养相关基层小吏,这可比六国优越太多太多。
这完全就是制度的碾压了,不涉及后勤,不涉及军力,毕竟现在六国之中,都还是那种据古随心的吏治制度。
什么意思呢,就是在六国,要想担任官吏,你得先养望,有了名声,能传到君王或者高层耳朵里面,人家看你是个人才,就用了。
至于你被启用之后,下面缺少的底层小吏,没有任何标准,你看重几个有小小名望的人用了就是,由此造成的,自然就是臃肿不堪的管理,差秦国太远太远。
当然了,六国不是傻子,也有聪明人看到这些,可能怎么办?要想学习秦国,你自个就得先变法,变就是损害地方豪强氏族的核心利益。
毕竟养望不容易,多数人还不是得靠地方豪强吹捧帮忙?你想要变?可能就不得好死。
毕竟就连商鞅变法,都无法得到善终。长久如此之下,僵住的六国自然被秦国越甩越远。
而除了沈倦这位仙,此世最有名望的学士荀子,也深感这套制度的不靠谱,已经辞离稷下学宫的祭酒一职,准备来秦国看看最近声名鹊起的仙人学宫。
荀子为当世最为顶尖的大儒,在老对头孟子逝去之后,他可以说就是儒家的招牌,更是曾经三次被齐王聘请为稷下学宫祭酒。
都是因为,荀子找理由辞职,然后又被齐王看重名望给请了回去,第三次辞职后,荀子顶不住,就跑了出来。
荀子终究觉得这种官吏方式,太过离谱,内心深觉不行,加年纪大了,反正不想回稷下学宫了,索性去秦国亲自看一看所谓的仙人学宫。
经过长途跋涉,等他们进入秦国时,已经是十月份了,天气都慢慢变得寒冷,好在秦国守兵得知这是大儒荀子来访,就派出驻兵随行保护。
不算是限制荀子行动,只是担心大儒在秦国出了啥意外,那对秦国名声不好,而且没有驻兵跟着,光靠荀子一个外人,根本不可能过的了前面诸多巡查,毕竟荀子没有通行申请文书。
在几名骑兵的中间,一辆徐徐而行的牛车,士子打扮的年轻人在前驾车,好奇的询问后座荀子:“夫子,此世当真有仙乎?”
已然白发苍苍的荀子抚辕轻笑:“自东海而来的三万里紫气,韩非你不是也瞧见了么?”
“夫子忽怪,子不语怪力乱神。”韩非单纯的摇了摇头:“我也只是惯以对一切未闻事物保持怀疑。”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