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里,散朝之后的赵匡胤叫来了赵光义、赵普、窦仪、陶谷、王全斌、刘光义等一干重臣,在御书房里开起了小朝会。

原本一帮大臣以为今天的小朝会还是如同往日一般,商量一下关于西蜀用兵的事宜。

毕竟现在除了西蜀自己,谁都知道赵匡胤准备要对西蜀用兵了。

但是出乎绝大部分人意料的是,赵匡胤今天并没有说关于用兵的事,也没有说什么民生吏治方面的国家大事,而是让人端了一个火炉,一罐粗盐,一桶清水还有几个木格上来。

一帮大臣互相打量了一番,都是没搞懂赵匡胤此举的意义。

这是要请大家吃饭?

这年头为了收买人心,笼络一下部下们的感情,宴请群臣是皇帝们的常规操作,甚至于有些皇帝还会让亲信大臣出入后宫的。

不过没看到饭菜啊,那几个木格里装的不是碎石就是麻绳、木炭,怎么看都觉得不像是能吃的样子。

龙椅上的赵匡胤开口了:

“诸位卿家,朕近日寻到了一个方子,觉得有些意思,也请各位都来看一看。”

一帮大臣眉头一皱。

方子?这是要熬药?没听说过石头木炭下药的啊?

赵匡胤一点头,王继恩就命令几个小太监开始忙活起来,他们将罐子里的粗盐放进水桶里化开,用力的搅拌,很快就弄出了一桶浑浊的盐水。

随后,他们用架子又把几个木格依次叠好,在最下面放了一个铜盆。

接着就是一桶盐水从最上面浇了下去。

一干大臣谁都搞不懂这是在干嘛,但是谁也不敢先开口问。

只有翰林学士陶谷略有所思的看着那一层层沥下去的盐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一盆水很快就装满了,铜盆直接被架上了火炉,小太监依旧拿着一根棍子在铜盆里搅来搅去。

一帮子大臣就这么傻不愣登的站在御书房里看着两个小太监煮盐水,把两个小太监小的够呛,手都在微微发抖。

铜的导热性非常好,所以铜盆里的水很快就开始冒起了热气,边沿上甚至出现了一圈包色的结晶随后很快就被搅动的热水溶解掉了。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铜盆里的水越来越少,越来越粘稠,边沿上的结晶也越来越厚。

翰林学士陶谷突然开口了:

“陛下,这是在煮盐?”

赵匡胤点头道:

“没错,就是在煮盐。”

听到这话,杵了半天的大臣们不乐意了,刘光义心直口快的问道:

“陛下,这煮盐有甚么好看的,还不如出去较量一番呢。”

赵光义则是看出了些许的门道,那铜盆上面洁白的盐粒,怎么看怎么都觉得和赵德昭送来的那罐盐一样。

那罐盐他可是喜欢的很,漱口做菜都用它,赵光义还想着盐快用完了再去问赵德昭要上一些的呢。

赵匡胤没有搭理刘光义,于是众人也就只能继续看下去。很快,大家就发现了里面的门道了。

“这盐,怎地这样白?”

只见小太监面前的那个铜盆里面析出的盐粒晶莹剔透,如同水晶一般光彩夺目,完全不像他们平日里吃到的那些夹杂着黄褐色纹路和细微碎屑的盐粒。

这帮大臣里面没有一个蠢人,于是众人的目光很快就转移到了那个木架上面。

赵匡胤一挥手,小太监就带着铜盆和火炉下去了,只留下了木架还在大殿上滴着水滴。

“想看就看吧,叫你们来就是让你们来看的。”

于是一群人便围了上去,像是王全斌和刘光义、潘美这样的武将更是直接上手了。

一帮人看了个仔细,确认这就是常见的碎石、麻绳、木炭之后,脸上的疑惑不但没有褪去,反而变得更深了。

赵匡胤等众人都看过之后,敲了敲桌子,于是大臣们重新排队站好。

“这东西没什么玄机,就是些常见的东西,只不过经过了这么一番处理,就能起到过滤的效果,盐水中的杂物被滤掉之后,煮出来的盐就能洁白如雪。”

说着王继恩打开了一罐磨好的精盐,让众人都看了看。

看着罐子里那如同雪花般洁白的盐粒,不少人心中已经有了想法,两条腿都有些控制不住了。

“不用着急,这东西现在只有我们这些人知道。”

赵匡胤开口,稳住了众人的心绪,随后接着说道:

“你们说这盐,该怎么卖?”

底下的一干大臣们顿时互相看着对方,面色颇为不善。

盐这个东西一直以来都是官营的,但是自安史之乱开始,中央政府的掌控力就几近于无了,盐自然也就落到了各个军阀和世家的手里。

当年还是在后周的时候,赵匡胤在柴荣的率领下攻克南唐十四州,尽收两淮之地,这里的盐场也就被赵匡胤和手下的军头们给瓜分掉了。

一直到现在,那些盐场几经流转,大部分都掌握在了现在大殿上的这群人手里。

枢密使赵普率先开口道:

“陛下,此盐可以往南方发卖,但是要限定数量。”

赵匡胤看着赵普,开口道:

“说说理由。”

赵普解释道:“此盐品相极佳,洁白无暇之色正合南方那些文人雅士的品味,所以南方之人必定追捧。而北方的契丹人则不同,他们更重实用性,粗盐细盐与他们而言区别不大。”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