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辅杨一清汇报了京师的缉拿行动后,又向朱厚熜汇报了西北总督徐锋剿匪的情况。
徐锋乃大明帝国开国第一功臣徐达之后,前往甘骕镇剿匪已经有五年。
九边,又称九镇,弘治年间在北部边境沿长城防线陆续设立的九个军事重镇。
分别是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三关镇、延绥镇、蔺夏镇、固原镇、甘骕镇。
这五年来,西北的匪患逐渐平定,那些彪悍的关东刀客、关西响马大多被徐锋收服,或杀或招安。
徐锋奏折,回京师述职……
“好,朕也有见一觉徐将军的想法,内阁拟旨让他进京吧,朕对于西北的一些事情要问问他。”
“臣遵旨,臣回去后就召徐锋回京述职。”杨一清恭敬道。
朱厚熜裁定了徐锋这件事后,又询问了商业改革的进展和遇到的难处……
商业改革的大幕已经打开,民间逐步开放,资本开始流动。
华夏几千年都是小农经济,要转型谈何容易。
毕竟现在的帝国商业凋敝,本来可以创造大量国库税收的商业,现在却远远不如农业税收的二十分之一,还不如宋朝经济。
但是,一旦商业发展起来,很短时间内就会让国库充裕富足!
到那时,无论是训练军队,还是工部大量的研发火器,都不会有后顾之忧。
朱厚熜的改革是彻底解放商业,除了国军械,盐铁之外,其他全部放开。
但是内阁除了王阳明,杨一清和徐阶都不那么积极支持。
朝中那些御史言官更是反对,反对的理由无非以下几种。
“帝国之根本在于农,而非商,只要解绑农业,清查天下田地后再制定更加严格的农税就可以让帝国焕然一新,万万不可放开商业。”
“商业乃是国之乱源,商人自私自利从不考虑天下苍生。”
“如果商人一旦有了一定的地位,他们会资助山匪,及反对朝廷者,西北,两广,倭寇都和商人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朱厚熜给内阁的旨意是:“朕知道农业乃是帝国之本,可是商业同样重要,只要管理好商人就可以,帝国富强了,谁敢反对朕?反对朝廷?”
说完旨意后,朱厚熜看向杨一清,开口责难道:
“朕看了户部的奏折,国库的开销那么大,次朕看了还有九千万两,怎么这几天就剩下三千万两了?”
“这才两个月不到,你是首辅,督察户部,朕问你,银子都花在什么地方了?”
听到皇帝询问国库银子的去向后,杨一清眼睛里露出无米之炊的神情。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