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租房、搬家、办理各种手续,各种折腾,张兰终于在开学前把一切收拾停当。

新学年、新环境、王宇鲲(点点)跟在妈妈后面来到了传说中的试验高中的大门口。

门外早就挤满了人,学生和家长一起少说有上千人。

试验高中建校快30年了,是这座西北大省有名的人才输出基地,更是X市近年异军突起的重点高中。这几年学校的高考光荣榜越做越大,加上连续几年孵化出省高考状元,现如今更是声名大噪,几乎省内的优秀学生都被吸引了过来。

点点新奇的左顾右盼,她的目光被周围的同龄人吸引。

八月底,下午的太阳还有些毒辣。在她的八点钟方向,有一个女生坐在行李箱上,在吵杂的环境中旁若无人得看书。身后站着她的家长,爸爸帮她撑着伞,妈妈在后面打扇。

张兰也看到了这一幕,当即就夸奖:“你看看人家多刻苦。”

点点心里就不乐意了,心想,我刻苦的时候你没看见,瞎比较什么呀。怕妈妈唠叨没完没了,赶紧分散她的注意力:“妈,学校通知几点报名呀?”

“说好2点半。”张兰看看手机:“这不时间也到了,怎么还不让进去呀。”

话音未落,从大门口出来一个人,拿着喇叭通知:“学生在门口列队,进去报名,请家长们在校门外等候。”

刚一说完,人群就骚动起来:“不让家长进?这么多东西孩子一个人怎么拿得了?”

站得近的几名家长迅速把老师团团围住:“老师,能不能让我进去,孩子拿不了这么多东西,还有钱,钱给孩子丢了咋办?”

老师耐心解释道:“这是学校的规定,肯定有学校的道理。”别的话就不肯多说了。

无奈的家长不甘心的离开,转而对自己的孩子千叮咛万嘱咐。现在的孩子营养都好,15、16岁的少年普遍比他们的父辈高出半头,却像个巨婴一样,心安理得被家长们照顾着,好像什么都不会做一样。

这样安排,实则是校方的刻意之举。他们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独立去处理事情,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学会求助、学习与人合作、培养自己的责任心。还希望学生能明白,只要踏入这个校门,就要学会独立,学会和同龄人共处。

点点因为是走读生,所以没有那么多的行李。张兰把报名费给她,看着她装进口袋,拉好拉链。

“妈,那我就进去了啊。您可以回家休息了,我报完名自己回家。”王宇鲲一脸轻松。

张兰突然有一种感觉,这只小鸟,已经开始煽动翅膀,准备飞离巢穴了。

张兰对自己女儿的能力一向是信任的,毕竟她和王鹏两人都上班,点点从小就经常独自放学回家,经常一个人坐公交车去上特长班,报名这点小事肯定不在话下。

当她转身要走的时候,还是不放心的停下来回头看看。只见点点没进校门,而是径直走到刚刚坐在行李箱上看书的女孩子旁边,跟她说了几句话,然后帮那个女生拿起行李箱,一起走进了校门。

张兰从学校走到出租的房间一共步行了10分钟时间。租的房子挺大的,里面空落落的也没什么家具,张兰和点点的东西也不多,最占地的主要是点点的几大箱书。张兰一边收拾一边暗自感慨,现在的孩子比自己小时候那是辛苦多了。

张兰的童年是在工厂的家属院度过的。厂子里一蓬孩子从上幼儿园就在一起、上小学、上中学....一下楼就有玩伴,干什么都不孤单。冬天踢毽子、跳皮筋,夏天游泳、爬树。那时候的工厂就是一个完整的小社区、有自己的食堂、浴室、甚至有自己的冷饮加工厂。

工厂里的子弟都没什么学习的压力,只要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最差可以接班进厂。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在企业上班是人们梦寐以求的追求。

想到这里,张兰从心里佩服她的母亲张桂兰。她是个有远见的人。张桂兰不仅对自己严格,自学考进大学,在张兰和弟弟小的时候,对姐弟俩的成绩特别上心。要求他们,每天除了完成学校的作业,每天雷打不动要呈交一篇书法练习给母亲。

张兰从小成绩没有弟弟那么突出,可母亲的严格管教,至少让她练出了一手好字。

租来的房子,毕竟不是自己的家。张兰一遍遍擦洗马桶、浴室盆,再用消毒水仔细的消过毒才稍稍放心。洗洗涮涮时间过的真快,当她终于忙完这一切,直起酸困的腰,客厅的时钟正好响了六声。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