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边荒草接碧天,却无消息来归雁。中州农夫苦徭役,喋血胡马啮秋山。昨日陪祖翁郊游,见金人肆意马踏农人田地,不忿而做此诗,弟斧正之。”

“前几日,祖翁让我拜在樱宁居士门下,先生博古通今,博闻强识,当为北文宗之魁,垂范后昆。弟可寻其文章诗词阅知。”

“先生门下皆大宋名门之后,为何却安心事金?难道与我等一样,皆有不可言之苦衷?前几日小姨与耿官人到访,似乎,以后我们应称呼耿官人为小姨父了……”

“十二弟,见字如面,先生门下有一人,姓党名世杰,人中龙凤,擅长文章,工画篆籀,当为我辈楷模。”

“祖翁知开封府,不见其有欢颜,常取父叔之物视之垂泪,十二弟,祖翁常念叨,请旨意准你探望,不知金主何意。”

“每次登高南望之时,愚兄总想起与弟儿时之事,捉鱼儿,看社戏,丢乌头草……愚兄甚是想念乡中芹菜,此地未见。”

……

金天启三年三月十二,这日是辛无病十四虚岁生辰,母亲特意为他做了一桌吃食,芦笋火腿,酸鲊鸡,东坡肉,蒸鹅掌,牡丹饼、芙蓉糕、脍河豚……

皆是辛无病所喜,辛无病不喜素食,偏爱甜食和肉食,这也让他发育得极快,已经和他大姨夫马从义一般高了。

为此大姨孙富春没少说他,作为养身大家,孙富春极重饮食,在家中总是让灶屋里多做素食,弄得辛无病整日肚里没油水,于是自学了钓鱼,打猎之技,这也是被逼无奈之举,后被母亲知晓,每日都给他加肉,这样,辛无病才罢了打猎生涯。

今日如此众多美食当前,辛无病也不客气,大快朵颐起来。

“无病,你师父托人带信,过几日就要到宁海来,你有些时日没有锤炼身骨,武艺都荒废了,也不见你用功读书,明日开始我要督促你。”孙富春说道。

“哦。”辛无病一边吃着,应了一声。

孙富春口中的师傅就是王允卿,上次助完颜亮夺位之后,师徒几人飘然离去,后来感念孙富春救命之恩,也是为了寻找当心灰意冷离开的孙晓冬,和追随孙晓冬离去的耿京二人,王允卿带着王国安和其他几名弟子再次到了宁海。

出于对辛文郁兄弟拼死相护的钦佩,在孙富春的请求下,王允卿收辛无病做了弟子,不过辛无病对学武真是无甚兴趣,王允卿也看出这个弟子志不在此,便教了他一些基本功法和保命功夫,一年后便离去。

离祖父事金已过五年,辛无病与祖父和兄长都是书信不断,特别是和兄长辛弃疾,几乎每月都有书信来往,两人都知道互相的近况。

来此世界已经十四年了,辛无病早就适应了这具躯壳,身心也都已融入了这个时代,对于自己前世的记忆越来越陌生,真实的却是眼前之事。

对于辛弃疾,在辛无病的心里决计不是什么词中之龙,大文豪,义胆忠魂稼轩公,他就是一个正值青春的热血少年,是自己的兄长血亲,仅此而已。

二人往来的信中,辛弃疾总是苦恼,寻不到报仇的法子,祖父鼓励他考科举,一个白身如何报仇,辛弃疾也在朝着这个方面努力。

至于其他,辛无病在孙富春那里学会了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治法,以及熏、浴、敷、熨、漱、塞、擦、导八疗法,也就是俗称针灸、推拿、拔火罐。

在马从义那里学到了明气一、晓阴阳、辩五行,观五脏六腑、奇恒之府、形体官窍。

这夫妻二人教给辛无病的方子都有近千种,辨识药草更是有近两千。

二人更多的是给辛无病洗脑,从世界观和方法论都以黄老之学为依据。

马从义夫妻之所以与王允卿来往极其频繁,还有个原因就是,王老先生跑去南边做了道士,据说得高人点化,加上人家本来就武功一流,长得又是仙风道骨,因此已拥有了不少门人信徒。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