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儿的病恢复得很快。这天,村长黄二毛过来看望他,李明也在场。聊了几句后,黄二毛叫李明跟他一起去村部看看。黄二毛说,村部刚翻新,经过装点后,看起来很不错的。

李明很爽快地答应了,并叫富儿一起去;富儿不想去。李明说,富儿哥你大病初愈,正好要走动走动啊。

村部建在一座山岗上,这座山岗位于全村的中心位置,也是全村的最高点。从塆头走出来,走过一段渠道后,远处一栋两层高楼房迅速映入眼帘,楼顶飘扬着一面鲜艳的红旗;白色的外墙,在阳光的映照下,非常醒目。富儿抬手一指,对李明说,看到没,这栋房子就是村部,气派吧?

李明说,气派!

富儿又笑着问李明,威武吧?

李明笑着答,威武!

富儿说,村长这个官可不小哦,管着两千多人。他办公的地方不能太差,太差了别人瞧不起。

黄二毛叹了一口气,说道,我管的两千多人,一千多人常年不在家,剩下几百人,老弱病残的。

富儿说,那一千多不在家的人,有事还不是要求着你办?

黄二毛说,什么叫求我办?该我办的事,我敢不办么?

李明说,这倒是真的,你不办他就告你,现在的人不像以前那么老实。现在的人懂政策、懂法律,你休想吓唬他。

黄二毛说,这倒是真的。

黄二毛在前面走,他走的这条路是小路,李明只是在很小的时候走过这条道,今天再次从这里走,感觉似曾相识。

李明一边走,一边东张西望,一边努力回忆着。忽然,一座庙宇进入他的视线。

李明问富儿,诶,这里怎么有座庙哦?什么时候建的?我怎么没印象?

富儿说,这座庙建了快十年。

李明问,怎么在这里建庙?

富儿说,解放前,这里本来就有一座庙,规模比较大,周围那片土地都是属于庙里的田产。庙里很富裕,名声也很大,,庙里有好多僧人,遇到灾年还开仓救济灾民。这里的香火一只比较旺盛,很远地方的人都到这里来烧香。

解放后,寺庙被没收了,改成夜校,政府把附近的读老书的老先生请过来当老师,把他们安排在庙里住。白天,社员群众带他们下地干活,晚上他们就教社员群众识字。

黄二毛问富儿,你是不是在这里上的夜校哦?

富儿说,我上过夜校,但不是在这里,这里办夜校时,我还很小。

富儿接着说,那些老先生都是读老书的,个个写得一手好毛笔字,但是从没有劳动过,分不清麦苗和韭菜。其中有一位老先生,他能够将《康熙字典》倒背如流,但是对于公鸡和母鸡,他却分辨不出来。让他养了一段时间的鸡,有一次,他指着一只公鸡问别人,怎么别的鸡都下了蛋,就这只鸡不下蛋啦?这个笑话传了好多年。

李明笑着说,这事我也听说过。我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年年说这个故事。

黄二毛说,其实啊,这算不了什么事,现在的很多孩子也分不清韭菜和麦苗,分不清公鸡和母鸡。

富儿说,还有一件更好笑的事。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就是一位老先生洗棉絮的事。

洗棉絮?黄二毛惊奇地问道,哪有人洗棉絮哦?棉絮一见水不就坏了?

富儿说,是这么一回事。那位老先生住在庙里,庙里老鼠多,将他的一床棉被咬了个洞,露出了里面的棉絮。棉絮的颜色有些发黑,老先生误以为棉絮很脏了,但是他又不知道怎么办,就去问村民。一个叫“二苕”的村民对他说,你拿去洗啊。

老先生把棉被套拆下来后,抱着棉絮来到池塘边。他将棉絮扔进水里,见棉絮浮在水面上半天沉不下去,就用洗衣服的棒槌将棉絮使劲往水里摁。待到棉絮全部浸到水里后,他再准备把棉絮拉到石板上来洗,谁知,根本拉不动。老先生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不能将棉絮从水里拉到石板上来。

谁都知道,浸了水后的棉絮非常重,而且过去的一床棉絮,非常宽大又厚实,一床差不多要用上十斤左右的棉花。而棉花的吸水性特别强,十来斤的棉花全部泡在水里,该吸了多少水啊!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