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点30,四人洗漱完毕后,一同结伴去吃早饭。早餐是在藏式小吃店里吃的包子和油饼,想要豆浆却没有供应,黄迁龙点了一小壶酥油茶拌着包子和油饼。杨传兰和何劲都喝不惯酥油茶,品尝一小杯就再也没摸过酥油茶壶,这一壶酥油茶被黄迁龙跟徐飞两人瓜分殆尽。

经过一天的时间黄迁龙渐渐地融入了这个集体,原本正眼都不会看他一眼的杨传兰也开始和他交流起来,然而和他说话的内容都是以挖苦和讽刺为主。当得知黄迁龙有着在西藏服兵役的经历之后,每个人都对他刮目相看,就连杨传兰对他抬杠的力度也变小了,对黄迁龙的态度和昨晚相比有了明显的改变。吃饱喝足之后一行四人开始翻越滇藏线第一座海拔超过4000米的雪山,这也是云南境内难度最大的关口,号称为“滇藏线第一险”——白马雪山。

刚离开奔子栏镇就是望不尽的上坡。

一条曲折蜿蜒的盘山公路上过往零零散散的汽车,在山脚路边有一行四人的骑行小队正低着头,听着音乐,喘着粗气,缓慢的踩着脚踏板爬坡,有一小部分过往的车辆在路过他们身边时鸣笛鼓励,并且从副驾驶的位置上伸出手拇指向上,大声呼喊“加油”。然而他们没有回应,也没有多余的气力回复。爬坡除了对体力消耗巨大,而且对精神上是种连绵的熬煎。不知道要绕多少个弯,不知道还要和多少辆汽车擦身而过才能抵达白马雪山的垭口。

当遇到后12轮的大货车还要机敏的紧靠在公路的右边,和大货车保持着安全距离。让人感到担惊受怕的是公路最右侧的护栏都是被灰尘所掩盖,被雨水侵蚀的铁锈斑班,防护力度令人堪忧,有些地段甚至都没有护栏。从护栏往外看是“绿中带黑”高耸地阔的寺庙像蚂蚁般大小,一眼望去十公里之内的景象尽收眼底。

随着海拔逐渐升高,紫外线越来越强,空气中的含氧量在不断降低,四人体力在急剧下降,停车休息的次数也越来越多,骑行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从40分钟休息一次到半个小时休息一次,从半个小时休息一次到十分钟休息一次,越休息对爬坡的厌恶感和反感情绪就越大,其他人还可以忍受,何劲的情绪有些反常,大腿内侧的擦伤在不断的抽刺着他,每当一坐上车垫就“嘶”的一声,紧皱双眉痛苦的闭上双眼,他现在想的不是怎么爬上白马雪山垭口,而是躺在一个温暖舒适的被窝什么也不想干,一觉睡到天黑,在经历过多次小休息后,何劲开始打退堂鼓,抱怨道:“我的腿好痛,我们可不可以不往下骑了,实在是太累了。”

徐飞不说话点点头同意何劲的想法,其实徐飞的骑行欲望很小,他来骑行滇藏线都是因为杨传兰的缘故,如果不是担心杨传兰的安全,他绝对不会来,听到,何劲要放弃,徐飞打心眼里同意,但又不能说出来,主要是看杨传兰的想法。

黄迁龙冷眼看着何劲,没有说话而是闭目养神恢复体力,杨传兰见有人想半途而废,立刻表明自己强有力的态度,把流言蜚语盖了下去,树立起模范带头作用,起身上车先行一步,黄迁龙和徐飞跟着杨传兰站起身一起埋头爬坡,何劲见三人用行动来驳回自己的请求,无可奈何的他摇摇头心不甘情不愿也跟了上去。

中午12点15分,四人到达书松村,书松村有一个骑友之家。骑友之家的老板娘也有着骑行滇藏线的经历;从云南丽江出发骑行18天到达拉萨,那是2012年的事情了,那时候白马雪山还没有打通隧道,没有打通隧道的白马雪山是整条滇藏线难度最大的路段,就连海拔5000米以上东达山和米拉山都比不上,白马雪山不仅骑行难度大,而且也是事故发生车祸危险路段之一。导致车祸的核心原因是“十死九快”。翻过白马雪山垭口便是近40公里的连续下坡路。有些人对自己骑行技术很是自信,高估自己的反应速度,在过弯道时由于没有及时减速,速度过快的单车在突然刹车的情况下造成单车侧滑撞向护栏,飞出护栏的结局大多是石沉大海,其实大多数骑行事故都是自己作死,和他人关系不大。

吃着午饭的黄迁龙听完之后老板娘所讲诉的案例后停止咀嚼的动作,双眼直勾勾看着老板娘,仿佛老板娘含沙射影正说的是自己。自己只要看到有长下坡,速度就不会低过45公里每小时,破风骑行的刺激感让他精神亢奋着,对他来说下坡骑行是一道灵魂上的美味佳肴。

何劲昨晚还开玩笑的对黄迁龙说:“你不是骑的太快,你是开的太慢了。”

这一个个血淋淋的案例给黄迁龙敲响了警钟,警示着他下坡要控制好骑行速度。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