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荷塘呈现出一种凄清之美。

满目的枯黄和水落石出的秋意,叫人有想写诗的冲动。

然而黑色的河泥下孕育着财富和收获。

肥美的莲藕在泥中沉睡着,等着被采收。

秋芸的藕站每一天都那么的忙碌,来来往往的客商和运输车,使河堤上显得格外的繁忙。

父亲仍然是干着挑藕的工作,宽阔的肩膀压出了厚厚的老茧,背看起来稍稍有些驼了,也许是长期背着重提的缘故。

听说秋芸和红兵的生意做得是越来越大了,来订货的客商也越来越多,全国各地的都有,谁叫咱们这个地方的莲藕出名了呢?

霜降的时节,天就开始凉了,下塘挖藕就有些缩手缩脚,水是冰凉的,但吃的是这口饭,也得豁出去干,好在不大一会儿,全身就开始冒出热气了。

父亲说秋芸是个干大事的人,志向比红兵哥还要大,今年除了七家湾的莲藕全包销了,还把沿河两岸其他农户种植的莲藕也都包下来了,订金都付了,只能起塘之后收藕了。

总的周转资金估计都得三十多万呢,

胆子可真大呀!

“秋芸做了这几年的生意没少存钱,她有胆做一定是心里有底“,母亲说。

“是的呢,不过听说不全够,她还是跟别人稍许借了一些,倒是不多,钱回笼了就能还了”,父亲也不知听谁说的。

今年秋天的雨水格外的多,一场接一场的,弄得人心里也多愁善感起来。

一场秋雨一场寒,天气比往年要冷得多。

下雨是没有办法上工的,父亲便在家里搓草绳,母亲做些针线活。

好不容易天晴了,也没有看见父亲去上工,问他,答曰:藕价跌了,现在起塘不划算,亏本,秋芸说再看看近年关的时候有没有变动”,所以父亲赋闲在家好一阵子,母亲自然也没有活干,没有藕可洗了。

到了冬月一天,秋芸嫂和红兵哥突然来家里找小婶孙玉芬,说是要找她帮忙。

原来是看藕价一直下跌,秋芸愁得头发都有几根花白的了,跟人说话也都带着焦急的语气。

也难怪,交了那么多的订金出去,现在藕价上不来,眼睁睁地就要亏那么多的钱出去,而且市场一点也没有好转的迹象,大批的外地藕一车一车地拖进本省,把藕价压得低得都不够本钱。

红兵哥算了一本账,这样下去,亏损额足以把他俩这么多年奋斗的血汗钱全吃掉,那就太让人痛心了。

一向大大咧咧天不怕地不怕的秋芸遇到她有生以来最大的焦虑。

她头也不梳饭也不香地到处找市场抓信息,但是没有一点成。

好在红兵哥一直安慰鼓励她,想着法的给她做好吃的,给了她精神上最大的安慰,才没有让她倒下去。

秋芸算了算,定下了这么大数量的荷塘,即使到春节价钱起来了再卖,市场也吃不下这么多,怎么办?

有一天她在大槐树广播中心听毛货媳妇说在东北的时候,特别想吃家里的莲藕炖藕汤,还有米粉蒸肉,就去菜市场买来做,不想没有家乡的味道,莲藕不是家乡粉糯粉糯的红莲,香葱也没有家乡的香味,还是回家来吃的那顿才叫解馋哪,毛货回家第一天就吃了一大碗瓦罐煨的藕汤,藕汤解乡愁啊!

秋芸听耳里,记在心里。

回家跟红兵说了自己的想法,把一部分莲藕做成莲藕排骨罐头出售,能解决一部分卖不掉的莲藕,如果销路好的话,还能赚得更多一部分的利润。

具体的细节部分让红兵哥他细算一下,成本控制在不低于卖生藕的利润范围内。

红兵哥觉得这是一招险棋,弄不好亏得更多,但是秋芸嫂干什么,他都无条件的支持。

“赔了就赔了,大不了从头再来,无论我家秋芸做什么,我都绝对支持”,这是红兵哥说的原话。

小婶不是在代卖九棵树食品厂的副食吗?副食厂有现成的设备和做食品的经验,让他们厂代为加工莲藕排骨汤是最好不过的了,于是秋芸两口子就找来了。

小婶听说了秋芸的想法,也很支持,她就是一个有想法的人,一听到别人想干点事业,就兴奋得跟自己的一样。

第二天一早就带着秋芸和红兵搭第一班车到九棵树去了。

跟食品厂谈了几个回合,看来是有点眉目了,小婶回家的时候说话都是喜气洋洋的,牵线搭桥成功了?

小婶微笑着点点头。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