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北方万物复苏,此时冰雪早已融化,小溪淙淙,漫山遍野都是绿油油的青草,带来生的气息。左战立在德胜门的城楼上,回想去年送将士出城的景象。凛冽的北风寒冷刺骨,鹅毛的大雪遮天蔽日,一列列的队伍接受完皇帝的检阅后快速驶出城外,左战亲自在城楼上为他们击鼓壮威。
在誓师大会上,左战讲到了宋朝的靖康之耻。靖康元年,金人掳走宋徽宗、宋钦宗,设立香案,令宋钦宗朝北而拜,宣读降表,俯首称臣。与皇帝一同被掳走的除了所有的财富,还有后宫嫔妃、皇族勋贵、朝臣等三千多人。
次年南宋钦差王伦出使云中,与金国元帅粘罕会面。宴席中粘罕特地找来几名钦宗的妃子作陪,事后还让一名公主侍寝。王伦见到公主,跪地垂泪,得知这些嫔妃贵妇十之八九都沦为娼妓,皇后不堪受辱自尽而亡。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如今努尔哈赤故技重施,大明男儿怎可坐以待毙,纷纷从戎请战,保家卫国。朝廷也下达动员令,砍下建虏百户首级者,封百户长,赏百金。砍下建虏千户首级者,封校尉,赏千金。砍下努尔哈赤首级者,封龙虎大将军,赐爵位,赏万金。
“驱除鞑虏,雪耻靖康!”士兵的喊声愤怒而有力,刺破天际响彻云霄。
此时关外的战报一封接着一封,沈阳保卫战即将开始。他仿佛看到一群来自地狱的恶魔,面目狰狞,浑身沾满鲜血,正在屠杀汉族同胞。不论史学家如何粉饰,他仍看不到满清所代表的进步势力。除了烧杀抢掠,这个王朝并没有带来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他们不断阉割了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使得中华文明逐渐落后于西方,百姓积贫积弱,愚昧不堪。
左战正想的出神,锦衣卫千户戚报国说是辽东刚刚来了两封六百里加急,赶紧拍马回勤政殿处理。虽然他对努尔哈赤胜券在握,但还是不敢轻敌大意。
第一封是熊廷弼从西平堡发来了,说是努尔哈赤在抚顺集结了九万人马,前锋已经到达沈阳城下。守城的经略李如桢和总兵祖大寿已经紧闭城门,将自己的家眷安排到城墙之上,决心誓死杀敌。
根据先前的部署,十万明军主力修建西平堡作为前出基地,依托辽河和浑河天险,与李如柏率领的朝鲜军队和林丹率领的蒙古骑兵成品字形布置,正在向沈阳方面推进。
熊廷弼认为努尔哈赤没有后方的压力,可以随心所欲的进攻和撤退,建议朝廷组建一支精锐骑兵,绕至敌境进行牵制。
左战看完后略感欣慰,熊廷弼还是很稳健的。目前想跟努尔哈赤野战的时机还不成熟,即便正面能打得过,对方进攻受阻便会利用辽东广阔的纵深进行转移,明军若要追击势必战线会被拉长,届时机动性更强的女真骑兵可以随意发起反击,若是不追击,几十万人马的粮饷就能拖垮朝廷。
关键问题是,正面我们打不过八旗兵。最佳的战术是依托城池工事消耗努尔哈赤的实力,挫其锐气,然后派出一支骑兵从后方袭击他的老巢,届时努尔哈赤军心大乱,再寻找战机进行反攻。
基于这个原则,左战将战役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战略防御,联军主力步步为营,稳扎稳打,阻止建虏西进南下。由戚兴国率领锦衣卫精锐绕到建虏后方进行侦查和破坏,暗杀敌将,策反汉人,烧毁房屋、庄稼、辎重。这是明朝第一次使用特种作战,谨慎起见戚兴国只听命于皇帝。
第二阶段是战略相持,毛文龙率水师控制辽河与浑河的航道,从水路支援沈阳。熊廷弼率明军主力前出抚顺,李如柏和林丹各率部下向铁岭、清河移动,从正面拖住努尔哈赤的主力。袁可立从海上登陆,直扑建虏老巢赫图阿拉。
第三阶段是战略反攻,联合蒙古、朝鲜、叶赫女真死死咬住努尔哈赤,逼其进行决战,彻底荡平建州匪患。
第二封是蓟辽总督孙承宗关于练兵的奏折,说是整饬边关以来发现军事体系与作战指挥上的弊端,总结有三点:
一是兵多不练,饷多不核,致战备弱,士有怨。
二是将军带兵,文官凌驾其上。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