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灵修却不好受。

这是一个陌生的领域,与从前游刃有余地全身心投入完全不同。

保持着一定游离状态,被另一个自我时刻提醒着的心态导致情绪控制力波动严重。

就好像习惯了潜泳的人突然切换到自由泳乃至仰泳。每一次手臂离开水面,都像被磁铁吸住,倍显吃力。

好在片段不长,短暂的文戏之后接的武打场面,给了孙灵修调整的时间。

当身体运动起来,头脑里就没有了那么多思虑,变得更加单纯简单。

动作并不复杂,流畅地走位、队形变换和武器交击不快不慢,带着丝舞蹈的感觉。

梦影里的“大编制”动作有一套约定俗成的规矩。

就像传统电影里近景不能快远景不能慢一样,梦影的所有动作需要控制在一个相对平稳的区间。

这都是人类生理机能的限制,妄图挑战大都不得善终。

梦影观众视角锁定在主角身上,必须保证足够的有效信息被主角接收。

动作过快,会造成观众“脑补”过强,整体风格变形并难以保证质量。脑补能力不足的又会自动忽略部分动作形成“空白断档”,有惊醒的可能。

而那些位于“盲区”的动作则会变成无效信息,白费心思。

动作过慢,会因与睡眠步调趋同引起抑制现象,也就是观影中催眠。严重的将导致睡眠周期紊乱,长此以往有神经衰弱和睡眠障碍的隐患。

当然所谓的“快慢”是一个相对概念,取决于主角演员的状态。

杨筱璐曾做过一个概念片实验,让演员蒙眼拍摄梦片,并专注于营造风、温度、环境音、肌肤碰触等“交互信号”。

试图构建一个视觉之外的“意识流”空间,完美契合梦境属性。

结果得到的信号强度总是不达标,低于基本的刺激响应指数。

也许是由于所用“演员”不够敏感,也许是他们的想象力不够丰富,不能在脑中完美地复刻环境。

不突破视觉带来的这片黑暗,就无法带领观众进入这片多彩的意识乐土。

本已不抱希望,此时监视器旁迅速稳定的数值又重燃了梦想。

如果是孙灵修这样适应性奇高、天赋卓绝的演员,能不能完成自己的构想?

将这份心思与灵修交流后,得到他充满兴趣地追问和提议:

“这真是有意思!抛弃视觉?我想想……如果是传统电影,对观众的要求就太高了。放到心音电影里倒不是不可能……”

孙灵修顾不得满头大汗,草草用方巾一抹,迫不及待道:

“但是就算我能在脑子里重构现实,心音也看不到脑子里的东西,不外化到情绪还是不行。缺乏一个真正能与观众连接的点……”

两人一时也没什么办法,见天意渐迟又有雨兆,便交换了号码各自回返。

“有意思。”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