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丹泉观已是傍晚,清钰已经回来了,带回稻米、盐、蜡烛、燃香等物。道观里开了菜地,平时吃菜都是自己种的,加上信徒香客捐的米面香油,估摸能顶观中一月之用。
朱朝宗从吴家庄到湖口县城一圈转下来,花了两天时间,清钰到山下买些杂物,也用了两天,每次都如此,难不成山下有相好的…….
“道长买这些杂物,费了这些时日,莫不是……去哪小住了一晚”,被清钰叮嘱看守道观,自己却溜了出去,怕被斥责埋怨,朱朝宗先发制人,把水搅浑。
“………不易买齐,不易买齐”,清钰支支吾吾解释,看见崔少陵站在一旁,岔开话题,问道:“这位善人是?”
“这是庐州崔少陵,他想在观中住几天”,朱朝宗道。
本想说他要拜师,却怕被清钰赶出去,若是想拜师就能住下,道观里怕不是住满了打秋风的,闻风而来的乞丐流民也会塞满大殿偏殿。
思虑良久,还是当香客求住的好,清钰对香客热情满满,尤其是对肯捐功德的豪爽信众有求必应。
崔少陵递上一锭银子,行个礼道:“烦请道长收留”。
手中掂了掂份量,约有二两,清钰露出一个标准的知客道士笑容:“使得使得,小观虽不是什么大庙,但清爽僻静,灵气绕梁,善人尽管住下,嗯……要不要做法事?只要一两银子”。
朱朝宗怀疑他有份“知客用语100句”之类的培训手册,“清爽僻静,灵气绕梁”怎么也不像农民模样的清钰嘴里说出来的,说这话的至少得是个诗人。
没来得及感叹,清钰下一句话立马让朱朝宗知道什么叫言如其人。
“不做法事?好好好,朝宗,你搬去药王殿打个地铺,让这位善人住你的铺位”。
.
.
怕被清钰知道他烧玻璃,朱朝宗打发崔少陵在山下守着,茶水铺伙计送货来时,让他们直接送到龙门洞。
过了几日,木炭、纯碱、芒硝、丹砂都送到了,清钰继续一个人凿石头,朱朝宗打扫完殿堂,砍完柴火,一头扎进龙门洞。
他先该改造了简易玻璃窑,将泥糊的火窑改用砖砌,把粘土烧结成砖,将它砌成封闭的窑洞,再用粘土做两个坩埚,坩埚和木炭分开放,免得木炭中的杂质在燃烧中进入坩埚中的玻璃液。
然后朱朝宗在玻璃窑边上建了一个蓄热室。
木炭要燃烧需要空气,而这空气需要从外界鼓入,如果外界的空气直接鼓进来,它是常温的,比窑中高温低很多,相当于给玻璃窑浇了冷空气,不利于温度提高,也浪费燃料。
蓄热室的作用就是把外面补进来的空气,通过蓄热室预先加热,然后把这些预先加热的空气鼓入玻璃窑,这样就可以节省燃料,也能达到比较高的温度。
最后是鼓风设备,一般情况下是用的是风囊。这是从秦朝的时候就传下来的。朱朝宗在道观厨房里面把风囊偷偷的拆下来,装到龙门洞里的玻璃窑上,每次用完又偷偷的装回去。
“师兄开始炼丹了吗?”,崔少陵道在观里是客人身份,不用敲石头,不用扫地,每天到处晃荡,清钰对他无比客气,善人前善人后,吃饭时还专门弄些菜招待他。
二两银子,朱朝宗默念,二两银子就能分开两个世界。
“师兄这丹炉和别人的不一样”。
崔少陵围着玻璃窑上看看下看看,左看看右看看,像一个好奇宝宝。
“我不是炼丹,是在练道家的法宝。”朱朝宗道,“离魂镜。”
崔少陵大感兴趣,道:“道家的法宝,师兄现在就可以炼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