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元殿供着三尊泥塑鎏金神像,朱朝宗记得统称“三清”,所谓“道宝经宝师宝,玉清上清太清。一气化三清”,但具体是哪三位神他分辨不出。大殿左边墙上有一块功德碑,碑是被砌进了墙里的一块大青石,凡是捐助香油钱超过三贯的,都刻记在碑上。
“大宋景德元年,弟子湖口县张十二敬献”,碑上一条记录引起了朱朝宗的注意,看那刻痕,是近几年的记录。
景德......朱朝宗记得瓷都景德镇是以北宋景德年号来命名的,有一种景泰蓝珐琅器皿是以明朝景泰年号为名,高中历史考试他经常把它弄错,所以记得很清楚。
景德二年还发生了一件大事,檀渊之盟。
北宋开国之初,辽国入侵,宋真宗御驾亲征,在檀渊这个地方打了一个旗鼓相当。双方谁都不能奈何谁,只好签订合约,接下来几十年内,直到北宋灭亡都没有大的战争。
朱朝宗兴奋的搓了搓手,看来穿到了一个好时代,北宋初年。
对于社会底层的普通人来说,没有战争就是最大的幸福。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身处乱世,居无定所颠沛流离,人活着就是生不如死。
湖口县在哪,朱朝宗也知道,鄱阳湖汇入长江的地方,是于江西九江市下面的一个县,历史上大大的有名,高中时候背的《石钟山记》就是讲的这个地方。
刚摆脱了繁重的体力劳动,他心事活络起来。不管什么原因来到北宋,既来之则安之,改变历史创造未来这种事太高大上,有机会做就顺手做了,没机会没能力也不要强求。能改善一下生活,过的好一点才是理性诉求。
受过现代高等教育,在道观里做一个扫地道士总是有点心有不甘。出将拜相,荣华富贵太遥远,能够衣食温饱的小康生活还是可以追求一下的。
关键是他还年轻,有体力有欲望,可以也应该为下半辈子奋斗一下。
朱朝宗拿着扫帚东一划西一划在殿内扫地,大殿的神像足有两人高,红黄相间的幔帘从屋梁上垂下来,一直垂到供桌上,裹着黄色布幔的供桌上摆着三只香炉,地上摆着两只供人跪拜的蒲团,香炉里半截残香正袅袅地冒着烟。
这里香客不是很多,道观太偏僻,也不是闻名遐迩的道家胜地,有时候整天来不了一个人,打扫的工作很轻松。
朱朝宗脑筋飞速转动。
宋代是士大夫与帝王共治天下,文官的地位很高,收入很不错。但是科举考试很难,录取率太低,按现在的标准比考上清华北大还难。关键是朱朝宗在宋朝没有身份,无父母无师长,报名考试的资格都没有。默默无闻还好,万一考中进士上了朝堂,祖籍师长都是要登记入册的,出了纰漏,难保不被当成辽国的奸细。
经商赚钱是条好路子,所谓穿越神器,小康版水泥玻璃肥皂,小资版香水蒸酒胸罩,铁血版火药钢铁橡胶。
这里面朱朝宗只对玻璃和火药比较熟悉,黑火药军用价值高,民用价值只能用于炸山石开矿或修路,21世纪火药等爆炸物都是严格管制的,不能随便交易买卖,要在北宋靠卖黑火药发家致富,只怕刚有点名气就被朝廷抓去了。
造玻璃是条好路子。
当年威尼斯人就是卖玻璃发了大财,以至于为了技术保密,懂技术的工匠们都被送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孤岛上生产,一生都不准离开这座孤岛。
他前世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在玻璃制造厂做过三年技术员,别看现在玻璃工业技术复杂难度高,其实最早的玻璃是人类在做饭时发现的,做饭时用来做锅支架的天然苏打,在火焰的作用下,与沙滩上的石英砂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晶体,就是最早的玻璃。
后来人们把石英砂和天然苏打和在一起,然后用一种特制的炉子熔化,制成玻璃。原理很简单,制作条件只影响玻璃的质量,要求低的话条件再简陋也可以做出来。
“朝宗,送些饮水来”,清钰朝他喊道。
“来喽”
朱朝宗说为自己起了个名字叫朱朝宗,清钰便叫他朝宗,他在山下找了两个村民帮忙,一个叫郝四,一个叫刘七郎。两人一看就是平时干农活的,肩宽体厚,手上长满厚厚的茧子。一招一式比朱朝宗不知高明了多少倍,大殿前的石块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多了起来。
朱朝宗提着一罐水带着几个碗送到山门前,给每个人倒了一碗水。
“多谢道长”,郝四擦了擦汗接过碗道。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