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七年,天大旱,民饥,易子相食。

约莫才一更天,舞阳城中的大部分百姓却已熄灯歇息。这座隶属于南阳府的小城,毕竟不同于那些繁华的大城市。除了个别乡绅富户的大门外悬挂的红色或者白色的灯笼还有少许昏暗的灯光外,大部分地方都是漆黑一片,说不出的阴森和凄凉。

舞阳,在夏禹时代便已得名。因位于舞水之阳,故而有此之名。其地处平原,土地肥沃平坦,而又少山多水。除了偶尔的战乱波及到此,大部分时候,这里百姓的生活即使算不得富裕,也算能过的过去。

但今年的形势却大大不同。

波及陕西、河南、山东、山西、河北五省大部分地区的旱灾,在今年春季也终于扩展到了这里。数月时间都不见一滴雨,舞水的水流也越来越小。但大部分百姓天天仍不惜劳力肩担车运,不断从舞水中取水灌溉,终于将春耕进行了下去。

但不曾想一场蝗灾过后,刚刚抽出嫩芽的黍苗便成了光秃秃的一片,拼尽一切想要在秋收时节来次收获的希望也完全落空。但个别百姓仍抱有一丝希望,他们聚集于庙宇道观,渴望老天见怜,来一场雨。虽然目前的时间是晚了一点,但想到只要将种子种下去,以后或多或少都会有点收获,他们心中又充满了希望。

但老天似乎此刻正在打盹,对他们的祈求毫不理会。太阳依旧炙热,空气依然干燥,没有一丝想要下雨的迹象。百姓眼巴巴的望着老天,老天却也总是沉默不语。两相对峙,最后还是那些可怜的百姓输了,春耕的时间已完全过了。

天不救人,人就只能自救。

天下间有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没有耕种就没有收获。知道自己再等下去,等待一家老小的就只有活活饿死。他们收起行装,往南去,去投靠自己的亲朋好友。心想只要熬过这个旱季,将来再可以再回来重整家园。

他们是幸运的,至少还有亲朋好友可以投靠。而对于大部分普通百姓而言,他们自生下来便呆在养他们,育他们的这片土地上。他们没有亲朋好友可以投靠,安土重迁的心绪让他们也不愿离开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于是他们便由农夫沦为了乞丐。

五月过后,选择这样生活的百姓也越来越多。本就有不少乞丐的舞阳城内在又增添了不少灾民。他们大部分是从附近乡下或是隔壁几个县逃难来的,但也有个别是从更遥远的陕西跑来,那里的旱灾远比河南更加严重。听人说,有些地方,十几座村落都遇不到一个活人了。

官府没有地方,也不想安置这些灾民,他们大部分人就睡在街道两旁的屋檐底下。为了避免被春夜的凛寒冻死,他们紧紧的挤作一堆,依靠着彼此的体温苟且活命。而内心则不断的抱怨着、诅咒着这个不公的老天。

而他们的凄惨境遇,在众人眼中早已见怪不怪。似乎所有人都以为这是理所应当的,他们就该遭此磨难。没人理会他们,更没人在意他们的生死。最多最后有人将他们的尸首丢弃在北城的乱坟岗中,化作树下的一团沃土。

但也有一些不同的地方。就例如此刻靠近城西门的一座高大府邸之内,则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番的热闹场景。大厅之内歌姬婉转低唱,主人和客人交杯置酌。锦帽貂裘被随意放置在一旁,划拳劝酒之声隔了老远都能听到。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